標題: 非暴力主義與世界和平論 - 萬善先資》導論
Jill (彌陀山莊)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UID 2
精華 48
積分 25364
帖子 1560
積分 1687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8-10-19
 
發表於 2008-11-23 14:34  資料  短消息  加為好友 
非暴力主義與世界和平論 - 萬善先資》導論

非暴力主義與世界和平論

——《萬善先資》導論


曾琦雲

 

  中國號稱禮義之邦,中國文化無處不表現出非暴力主義的精神。儒家提倡仁義,克己復禮,屏絕霸道,崇尚王道。孟子見齊宣王,不言「齊桓、晉文之事」。儒家認為君子仁民愛物,慈心不殺,先從小事做起。《論語》記:「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待物如此,待人可知。孟子說:「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他見齊宣王不忍牛之觳觫(hu su,弧素)而就死地,就稱讚齊宣王「是心足以王矣!」他認為行王道,先當仁心不殺,「獸相食,且人惡之。」即禽獸互相吞食,人且厭惡它,何況人類互相殘殺?孔子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即是說第一個造作木偶土偶來殉葬的人,一定會斷子絕孫的!孟子解釋說「為其像人而用之也。」因為偶像是人形,卻用來殉葬,非仁也。孟子說「仁者無敵」,能王天下。而欲仁於天下者,首當戒殺。「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誠如是也,民歸之,猶水之就下,沛然誰能御之?」(《孟子·梁惠王》)周王征服天下,決不是以武力征服天下,當時的人民在殘暴的商紂王統治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盼周猶如盼救星,天天祈禱周王何不快來耶!我何不能快得救耶!孔子說:「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 但臣民不忍紂王暴政,急不可待,紛紛逃亡歸周,故周得天下是暴君把人民趕到他那裡,並非周欲取而代之也。孟子說:「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鵲者鸇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仁人者得民心也,得民心者得天下也。周以仁德感人,以禮治民,成為我國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王朝,八百年天下,國泰民安,四海清平,難怪孔子念念不忘恢復周禮。

  儒家反對暴力,仁民愛物,戒殺止暴,其旨出於「我與民物,其大本出於一源」,與佛教《楞嚴經》「汝心汝身,外洎山河大地,皆為妙明心中之物」意義相似。但佛家戒殺止暴更甚儒家,以其慈悲之心,不但要戒殺,而且要素食,不但不傷鳥獸蟲魚,而且不准無故傷害花草樹木。儒家之仁,從深層次來講遍及萬物,故當戒殺放生,從淺層次來說更重入世做人,惟人是萬物之靈,先把人做好,就能與天地同參,漸達出世之旨。因此,從層次來講,佛站得更高。但從目的來說,並無二致。儒家由淺入深,由易入難,雖適合世人,但由於大義未明,引發後儒之偏見,儒佛之間產生一些無益的爭論。清初詩人吳梅村說「故留殘闕處,付與豎儒爭。」 更多的時候因為兩者之間的相通相融性,故能各自發揮不同的優勢,互相補充,共謀和平發展。

  今日世界不安定的因素很多,強國們的軍事競賽有增無減,小戰不斷,大戰危險性一天天嚴重。科學所產生的武器,足以造成整個人類以至整個地球的毀滅,為了共謀和平與發展,我們的出路在哪裡?最徹底的辦法就是在全球推行非暴力主義,消滅一切戰爭的苗頭和恐怖因子。推行非暴力主義,東方文化就在世界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了。中國儒釋道三教在兩千多年中能夠同時存在,它們之間能夠互相融通與和平發展,本身就是非暴力主義精神的最好表現。

  崇尚非暴力主義精神當首推佛教。《楞嚴經》云:「殺心不除,塵不可出。」《普賢行願品》云:「眾生至愛者身命,諸佛至愛者眾生,能救眾生身命,則能成就諸佛心願。」《智度論》曰:「諸餘罪中,殺業最重。」《婆沙論》曰:「若一日一夜持不殺戒,於當來世中,決不遇刀兵災。」正因為佛教把戒殺止暴放在最重要的地位,所以世界上的佛教徒不遺餘力地反對戰爭和侵略,倡導非暴力主義,祈禱世界和平。世界上現有數億佛教徒,這種積極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今年五月中韓日三國佛教代表團在北京祈禱世界和平,江澤民主席接見時說:「今年是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五十週年,三國佛教界人士聚首北京,這無疑會對人類的和平與發展起到積極作用。」八月十八日,首都佛教界在廣濟寺舉行祈禱和平法會,趙樸初會長在法會上說:「中國佛教協會在這裡舉行大型的和平祈禱法會,與此同時,我們佛教界將於全國各大寺院舉行法會,以此表達我們廣大佛教信眾渴望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世界持久和平的良好心願。」

  佛教所倡導的非暴力主義精神,在國際和平進程中能夠發揮其他人力所無法起到的作用,只可惜這種思想還沒有引起人們充分的認識。人們常為政治宣傳所謂「國 」、「邦」、「民族」的觀念所迷惑,劃地為牢,把自己局限於一個範圍之內,不斷挑起國與國、民族與民族之間的紛爭,形成流血鬥爭。人類本來應該是一個大家庭,「國家」、「民族」這些概念都是人為的,國與國、族與族、人與人之間都是相互依賴而存在的,試圖消滅別人的人,最終也將消滅自己。

  人的慾望是永無止境的,追求慾望徒受煩惱和痛苦。只要人類還有一天渴望征服他的同胞,人間就一天不會有和平快樂,如佛所說:「戰勝者滋長仇恨、戰敗者於哀痛中倒下。勝敗俱泯的人才是快樂和平的人。」

  要消滅慾望,必先征服自我,入無我之境。佛說:「有人能在戰陣中征服百萬雄師,但是征服他自己的人,雖然只征服了一個人,卻是一切戰勝者中最偉大的。」 用武力征服別人,可以得逞一時,最後必自食惡果。想以暴力稱霸世界,滿足無止境的慾望,其必然患得患失,為一時的成敗而苦惱,他本身就成為暴力主義的受苦者和犧牲者。即使其取得了勝利,侵奪了他國,但卻征服不了人心,他表面上成為一個霸主,實則是孤家寡人,又有什麼快樂可言呢?

  只有慈愛能征服一切,能真正成就帝王之業。印度的阿育王想以武力征服整個印度半島,進行大肆殺戮和兼併,得了「暴惡阿育王」之名。但是,當他接受佛教之後,完全改變了思想,前後判若兩人。他為戰爭而懺悔,為所殺生命而無限悲痛。他宣告永遠不再征戰,「願一切眾生廢除暴力,克己自制,實踐沉靜溫和之教。」 他本來聲威赫赫,日麗中天,可以繼續擴大疆域,但他卻放棄了戰爭選擇了和平。歷史證明並沒有任何鄰國因為阿育王修德而乘機攻擊,他的內部也沒有叛逆事件發生。相反全境充滿了和平,連他王國之外的國家也都接受了他仁慈的領導。印度本是非暴力主義的發源地,但今天的印度拋棄了佛教,境內充滿了兇殺恐怖活動,佛陀的教導不復存在,暴力充斥,人們生活在恐怖痛苦之中,這又從反面證明了暴力鬥爭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

  有些人不解,佛教倡導和平,戒殺止暴,但連動物也不能傷害,崇尚素食主義,這不是太嚴格了,讓世人難於接受嗎?佛教認為,只有慈悲遍及萬物,才能從根本上戒殺止暴實現和平。殺害動物是嗔心所起,必致殺人。一切眾生,包括最微小的生命在內,都應該受到公平、體諒、慈愛的待遇。培養慈悲心必須從小事做起。人與動物都是有靈性的,動物被殺時慘叫的痛苦與人的痛苦又有何異呢?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以我之痛苦體驗彼之痛苦,何能不放下屠刀呢?科學已經證明人與動物都處於生態平衡的鏈條之中,現在禁止捕殺珍奇動物,是回復生態平衡的一項重要措施。從更嚴格的要求來講,既然不能殺動物,就應該素食,崇尚素食主義能從根本上戒殺止暴,實現和平。佛教國家緬甸前總理吳努說:「世界和平,或其他類型的和平,都是取決於心靈的態度。素食主義能產生帶來和平的正確心態。它能導向較好的生活方式;如果能夠將其普遍實行,也將在國與國之間帶來更多的正義與和平。」非暴力主義倡導者甘地說:「一個國家的偉大與否和它在道德方面的進步如何,只要看它的牧畜受到怎樣的待遇,就可以知道了。我並不認為肉食對我們是必要的,我認為對人種是不適合的。」其他如孫中山、托爾斯泰、肖伯納、愛因斯坦等都倡導素食主義。佛教對素食的解釋主要是從因果法則上闡述了人與動物是一個連環的整體,以互殺為因果,輪迴報償。《楞嚴經》云:「以人食羊,羊死為人,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啖,惡業俱生,窮未來際,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有一首戒殺詩說:「千百年來碗裡羹,冤深似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須聽夜半屠門聲。」這就是說刀兵戰爭,來源於人們嗜肉,殺害動物。真正趨向和平之道,就是素食,故古德說:「一日不殺生,天下刀兵無我份!」

  總之,佛教的非暴力主義精神是非常完全非常徹底的,它要變娑婆惡世為人間淨土,讓人們永遠生活在一個和平、安寧、溫馨的世界之中。其他宗教文化,也講博愛,但佛教用慈悲代替博愛,其大慈大悲無有限制,超越時空,它的愛不只遍及全人類,而且遍及到一切微小的生命,以至於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外星生命形態。這也是它不同於其他宗教和文化的顯著特徵,別人不能容納它,它在任何時候都可容納別人,這也是它能夠流傳兩千多年的真正價值。

  一切熱愛和平的人們都是崇尚非暴力主義精神的,它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不同國家、種族、信仰的人們,為了共謀和平和發展,都應該不遺餘力地推行非暴力主義。在這方面,甘地是我們的一個最好的榜樣。甘地是一位印度教教徒,是近代印度民族主義領袖和社會改革家,他的政治運動的基礎是完全建立在戒殺主義之上的,他曾宣告:「戒殺是療治世間一切罪惡的藥!」他始終以為印度文化的保存和印度民族的復活,決不是這樣那樣決裂手段所能辦到的,而需要另外一種較為優良的利器來保護。他一生深信戒殺的普遍真理,堅定地用慈愛和政治仇敵奮鬥,從實踐上取得了非暴力主義精神的偉大勝利。先哲的足跡,猶在眼前。甘地的努力是今天必須繼續進行的,在走向新世紀的時候,讓我們的世界充滿友愛和美好,讓非暴力主義精神滲透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讓我們永遠擁有一個安寧、和平、幸福的世界!

  (本文原載於中國佛教協會《法音》1995年第9期)

 

萬善先資原序

 

張立廉

 

  聖人的教言,不外乎止惡行善,把人引向一個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在這些聖人的教言之中,只有佛法說得最為精湛。不用去尋找它的微言大義1,就拿戒殺的理論,就是宇宙中最高的真理,再也沒有比它更重要的了。一切眾生,無論聰明與愚蠢,沒有不貪生怕死的。因此,一切眾生,自然地就感覺到,被殺是極痛苦的事,救命就成為最大的恩德。由此則可以推出,最大的壞事就是殺生,最大的好事就是放生。動物趨吉避凶的本能,與人類本來就沒有什麼差別。但是,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殺戮烹煮,祭祀鬼神,宴請賓朋,並不在意,而且這些做法還經常出現在史書和文學之中,使我們認為人類本來就是這樣,習以為常。如果佛陀不出現於世,誰會知道一切大小生物,都有佛性,一切眾生本為一體呢?所以,佛陀把戒殺擺在最重要的位置,痛切地告誡我們要經常注意。儒家也講仁民愛物,提倡非暴力主義。我不知道,人們無視動物臨死的慘狀,細細地切碎動物的血肉,剝去它們的骨頭,是不是也叫作博愛?儒書上說,為了奉養父母,砍樹打獵,如果違背天時,就不是孝。卻不知,上天常在,宇宙中本來就沒有可殺的時間。一旦發生乾旱災害,就知道禁絕屠宰,以迎合上天好生之德。然而,平常年歲,殺生放毒,擾亂和平,釀成後患,卻不聞不問。我真不知這到底是為什麼!佛經說:「轉輪聖王2出現於世的時候,普遍推行佛陀的慈悲教育,消除一切殺業。那時的人民,壽命很長,生活幸福快樂。世間聽不到戰爭和災禍的名字。」我們現在生活在末世3,世道日下,就像江河之水一樣。古聖先賢見人心不古,萬不得已,只好在書中去掉一些過於嚴格的教導。人們不去好好體會先聖的苦衷,反而從經書遺文中去尋找殺生的借口。這怎能不使我悲憫感歎!道友安士周子,感而著書,啟發良心,挽回殺運,搜羅實證,選擇分析,披肝瀝膽,諄諄告誡。希望人們從大夢中驚醒,找到苦海的慈舟。這本書是他嘔心瀝血的結晶,真是貪殘世界中的指路明燈!善人看見這本書後,互相勸告,印刷流通。考慮到殺為戒中之首,仁是善中之本,聖人的告誡說得清清楚楚。所以就把這本書叫作《萬善先資》。這一本書,集中了無量賢聖的精華,為諸佛菩薩所護佑。凡是有此書的地方,天帝鬼神恭敬圍繞,應以香花恭敬供養。所以,只有具備無量善根,才能讀到這本書。讀者諸君,不要忽視!

  註:1微言大義:《漢書·藝文志》:「昔仲尼沒而微言絕,七十子喪而大義乖。」微言,精微的言詞;大義,奧妙的要義。即指聖人隱含在語言中所包含的深遠微妙的意義。

  2又作遮迦越羅,轉輪聖王,轉輪聖帝,轉輪王,輪王。此王身具三十二相,即位時,由天感得輪寶,轉其輪寶,而降伏四方,故曰轉輪王。又飛行空中,故曰飛行皇帝。在增劫,人壽至二萬歲以上,則出世,在滅劫,人壽自無量歲至八萬歲時乃出世。其輪寶有金銀銅鐵四種。如其次第領四三二一之大洲,即金輪王為四洲,銀輪王為東西南之三洲,銅輪王為東南之二洲,鐵輪王為南閻浮提之一洲也。

  3釋迦入滅後五百年為正法時,次一千年為像法時,後萬年為末法時。末世就是末法時。





  
             嗡嘛呢 唄咩吽        
頂部
Jill (彌陀山莊)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UID 2
精華 48
積分 25364
帖子 1560
積分 1687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8-10-19
 
發表於 2008-11-23 14:36  資料  短消息  加為好友 
萬善先資集卷一

萬善先資集卷一
 
因果勸上
 
總論
 
  (這一篇是戒殺的綱領)

  仁在五常1首,慈居萬德先。三教2偉大啊,金口說玉言。人人愛壽命,物物貪生全。雞見廚師來,驚飛在屋前。豬見屠戶到,兩眼淚如泉。心裡很清楚,只因口難言。忽受刀殺苦,腸斷命猶牽。白刃千翻割,紅鍋百沸煎。身受千刀剮,血肉成人宴。此事罪孽重,頭上有蒼天。古來殺生報,反覆如輪轉。從我年輕時,目睹深哀憐。搜羅今昔事,將滿數萬言。誓拔三途苦,歷久志愈堅。落筆傷心處,一字一嗚咽。印刷貧無力,勸募多幸艱。崎嶇三四載,今日才流傳。奉勸善知識3,留神讀此篇。
  註:1五常即仁、義、禮、智、信。
  2即儒、釋、道三教,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支柱。
  3本處指一切向善的朋友。知識者,知其心識其形之義,知人乃朋友之義,非博知博識之謂,善者於我為益,導我於善道者。法華文句四曰:「聞名為知,見形為識。是人益我菩提之道,名善知識。」法華經妙莊嚴王品曰:「善知識者是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佛,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有部毗奈耶雜事曰:「阿難陀言:諸修行者,由善友力,方能成辦。得善友故,遠離惡友,以是義故,方知善友是半梵行。佛言:阿難陀勿作是言,善知識者是半梵行。何以故?善知識者是全梵行,由此便能離惡知識,不造諸惡。常修眾善,純一清白,具足圓滿梵行之相。由是因緣若得善伴與其同住乃至涅槃事無不辦,故名全梵行。」
 
夢覺戒殺
 
  (出《夢覺篇》)
  交河人孟兆祥,萬曆壬子科舉考試順利通過。忽得脾疾,夢見自己到了陰府。冥王對他說:「你前程遠大,可惜殺生過多,減損壽命。如果你現在開始戒殺放生,刻夢中語勸世,可以贖罪。」孟點頭答應,但醒後就忘記了。有一天晚上,他又做了一個同樣的夢,大吃一驚。當時會試1失敗,急匆匆回家去完成這件事。孟回家後的那天晚上,他所住的旅舍,大樑折斷倒塌,把他睡的床與竹蓆砸得粉碎。後來孟印刷流通《夢覺篇》勸世,考取了進士,官至理卿。
  世人因循隨俗,蹉跎一生。孟君如果一念隨俗,就與旅館竹蓆床鋪同為齏粉了!怎能再享後福呢?他所刻的《夢覺篇》,真是名副其實的《夢覺篇》啊!
  註:1明清兩代每三年一次在京城舉行的考試。各省的舉人都可以應考。考期初在二月,後改在三月。
 
冥主戒殺
 
  (見《感應篇廣疏》)
  錢塘鄭圭,在病中夢見已死孝廉1陸庸成來訪,氣派超過他在世的時候。錢問他在陰間擔任什麼職務,陸回答說:「在陰間觀政2。」然後拿出兩本書贈送給他。這兩本書,一本是《孝義圖》,一本是《放生錄》。鄭說:「這本《放生錄》是蓮池大師3刻印的,您在陰間是怎麼得到的?」陸說:「冥主遇到世上嘉言善行,隨時命令記錄,並且頒布遵行,只擔心人們不相信啊!如果您能夠奉行,病馬上就會痊癒了。」鄭醒後找到兩本書仔細玩味,從此堅持殺戒,病果然就痊癒了。
  為人處世,只有仁與不仁兩條路。戒殺就是仁!戒殺書是勸人共同來推廣仁愛啊!一個人戒殺,他所體現的仁就小;勸大家一起戒殺,所體現的仁就大得多。蓮大師本來是儒家麟鳳,看破名利,捨俗出家,成為佛門的中流砥柱。大師祈雨,大地馬上就會灑滿甘霖,大師住山,猛虎就會隱蔽蹤跡。於是我們就可以知道,蓮大師的戒殺一書,上天都不敢違背,何況於人呢!又何況於鬼神呢!
  註:1在漢代為選拔官吏的科目之一,明清時是對舉人的稱呼。
  2觀政,瞭解政績。《書》「鹹有一德」:「七世之廟,可以觀德;萬夫之長,可以觀政。」後來指從政。
  3明杭州雲棲寺僧。名袾宏,亦稱雲棲大師。俗姓沈,初業儒,後為僧,居雲棲塢。融合禪淨二宗,定十約,僧徒奉為科律。清雍正中賜號淨妙真修禪師。
 
阻善被殺
 
  (見《證慈篇》)
  程嗣昌在密州的時候,看見膠西鎮人愛吃生物,就夜拜星斗說:「我程嗣昌發願為一切眾生,並同七世父母因緣,把《戒殺圖說》這本書印刷佈施,今日真武真君下降,希望憑借聖力流通!」這本書流通後,彭景的妻子華氏,扯破丟棄到污穢的地方。第二天,華氏買魚回家,舉刀要切的時候,魚忽然跳起來,劃破華氏的眼睛,流血化蟲,繞身咀嚼。事情發生傳出的時候,監鎮郭向看見神從天降,自言我是真武,考察到此地大善人程嗣昌,印施《戒殺圖說》,華氏丟棄到污穢的地方,罪重當死,今後誰再重犯,同樣重罰,等再降時施行。
  末世眾生,惡業越來越多,善根越來越少。看見別人做一件好事,說一句好話,沒有不阻撓的。例如,看見有人戒殺,一定說這是迂腐的做法,沒有福氣!一看見有人放生,就一定會說,放了也不會活的,放了之後回頭就會被人抓去。甚至露齒譏笑,誹謗因果。或者在大庭廣眾之中,譏笑他糊塗。或者引出他其他的過失,指責他愚蠢。一直到使善人面紅耳赤,內心慚愧,退去初心才甘心。唉!這樣的惡人,天仙一見就會發怒,等於惡鬼野獸,一閉眼後,就不知會墮落到哪裡去!敬勸善知識,凡是遇到這樣的人,即使放肆誹謗,只可不予理睬,不可存忿恨的想法;只可勸化他們,不可誇耀自己;只可憐憫他們,不可萌發嫌棄厭惡的想法。看看華氏的例子,怎能不驀然有所戒懼呢?
 
勸宰官
 
  (以下說當官不宜殺生)
  普天之下,富貴貧賤,萬有不齊。有的人,高車駟馬,威德巍巍;有的人,負販肩挑,伶仃孤苦;有的人,安富尊榮,金珠滿箱;有的人,糟糠1不繼,哀乞窮途。這中間的貴賤榮辱真是相隔天淵啊!如果不相信佛家報應的說法,前世後世互相抵償的道理,那麼上天對待他的子民,也太不公平了!所以佛經說,為人豪貴,國王長者2,從禮事三寶中來;為人大富,從佈施中來;為人長壽,從持戒中來;為人端正,從忍辱中來。前世種了什麼樣的因,今世就得什麼樣的果。好像搞音樂的人,敲鐘得鐘聲,敲磐得磬聲。又如管理園圃的人,種桃必得桃,種橘必得橘。因此,就有富貴貧賤的懸殊了。敲得輕的,聲音就小;敲得重的,聲音就大。種一樹,就得一樹果;種十樹,就得十樹果。因此,富貴貧賤的程度就各有不同了。今天有些人年級輕輕就大考高中,享受高官厚祿,前世都是好善不倦,廣修福德的人。否則,蒼天為什麼單單優待當官的人呢?但是,有權有勢,順風疾呼,做好事有力,做壞事也有力。例如參苓3雖好,但治病是它,得病也是它。孟子說,惟仁者宜在高位4也。地位高貴,那麼日常生活,賓朋宴會,所殺尤廣。身到一方,一方水陸眾生,就要遭殃。當官一天,無辜物類,就要多殺一天。因此,過去的高官賢達,為保持仁心,處處警戒自己,在哪裡上任,就在哪裡設放生之河,經常張貼禁屠的告示。發一命令說,宰牛者罰,那麼發抖的牛都會從屠店裡逃脫;得一命令說,殺狗者罰,那麼守門的狗就會在尖刀下活命。圍山打獵,干水捕魚,尤其應當嚴加禁止。一旦權勢已去,即使有善願也無善力了!普勸當官仁人,速種善緣,乘機作福。迎合上天好生之德,體諒朝廷平易之心。一操政柄,就應當廣積陰德,挽救生命。不要無所事事,蹉跎歲月。地位尊貴的,就要曉諭部屬禁止屠宰;地位卑下的,就要宣傳法令禁止屠殺。如果終身奉仁,一定會名揚萬世,名掛仙曹。即使恩澤一時,也可為後代積福。否則,不就是身入寶山,空手而回嗎?
  註:1酒糟、米糠等粗劣食物。
  2積財具德者之通稱。如須達長者等。法華玄贊十曰:「心平性直,語實行敦。齒邁財盈,名為長者。」又,年長者之稱。孟子曰:「徐行後長者。」又,顯貴者之稱。史記曰:「門外多長者車轍。」又,謹厚者之稱。漢書曰:「寬大長者。」
  3人參、茯苓等珍貴藥材。
  4《孟子》離婁:「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因此,只有仁德的人才應該處於統治地位。不仁德的人處於統治地位,就會把他的惡行播散給群眾。)
 
刻碑留世
 
  (出《舊唐史》)
  唐顏真卿,字清臣,精通書法,信奉三寶,曾經在湖州慧明禪師那裡受戒。乾元三年,肅宗在全國設置放生池。在各地水陸交通要道,共設置八十一所。各地從顏公處請到御制碑文,刻碑留世,永垂不朽。顏公官至尚書右丞,封魯郡公,成為一代名臣。
  設立放生池,必須奉命刻碑。一切漁舟網籪1,都不能接近,這樣才能保持長久。魯公所請碑文,雖稱御制,實際出自公手。自唐至今,已經千多年了,這中間所救無量物命,種無量陰功,都來自魯公創始的力量啊!
  註:1籪(duan斷),攔河插在水裡的竹柵欄,用來阻擋魚、蝦、螃蟹等,以便捕捉。
 
魚哭記感
 
  (見《廣仁錄》)
  宋諸暨縣令潘華,修普賢懺法,禁止捕魚。後來奉詔補缺,夢見江河中幾萬魚都哭泣說:「長者離開,我們就難以免除被烹殺的命運了!」哭聲動天,潘華感到驚奇,寫了一篇《夢魚記》,囑咐後來邑宰。
  聖人的心難道不就是想要保全物命以盡天年嗎?羊豬之類,勢所難禁。可獸類中的牛、犬等類,水族中的蝦、鱔、鱉、螄等類,沒有不可以禁止殺戮的。應當在幾天前,先發佈命令,凡違背禁殺命令,所賣之物,人人見而奪走,憑所奪之物,送官懲治。外面的過路人,也不允許買違禁之物。如有人買,也任憑路人奪去。一定要賞罰分明,善始善終。長此以往,那麼捕殺的事情就再也不會發生了!
 
死後復生
 
  (出《感應篇廣疏》)
  吳郡某司理1突然死去,一個晚上後又醒來了,急迫地呼喊家人,趕快請太守2及其部屬來。太守一到,司理馬上跪在地上,說:「我到陰司,乞求饒命,開始冥官不答應,後來說:『你能夠勸千人不吃牛肉嗎?』限期三天。因此,今天僥倖再生,如果各位不為我遍勸百姓,我再也沒命了!」大家假裝答應,過了三天,司理真的又死了。郡守很震驚,召集部屬共守此戒,又在交通要道、大庭廣眾中廣泛宣傳,發動群眾共同簽名戒食牛肉,獲得數千人的簽名簿,燒給陰司,過了一會,司理復生,說:「被鬼抓去,冥官發怒,正要責問,忽然黃衣人拿簿到,說是戒食牛肉人的姓名,冥官打開一看,非常高興地說:『不但再生,而且延壽七十二歲』」 太守與群眾都得無量福德,司理享壽百歲。
  近來為官者,也有人發令禁止殺牛,但措施不得力,所以佈告雖然張貼,牛肉依舊滿街。屠牛為業,本想得利,沒有利益,自然會放下屠刀。應當多派衙役3,輪流糾察。一旦捉拿,當即重罰賣主,賞賜衙役。務必使所賞之錢,高於屠戶私下賄賂之錢。那麼衙役都會樂於為官效力,不會受到他們的欺騙。否則,他們接受屠戶的重賄,互相掩飾,為官者怎能知道呢?又怎麼去發現呢?
  註:1司理參軍的簡稱。宋朝置於各州,掌管獄訟。
  2本為戰國時郡守的尊稱。漢景帝時,改郡守為太守,為一郡行政的最高長官。南北朝時,設州漸多,郡的轄境日益減少,州郡區別不多。隋初廢州存郡,州刺史即代郡守之任。隋煬帝及唐玄宗又改州為郡,郡置太守。此後,太守非正式官名,僅作刺史或知府的別稱。明清專指知府。
  3舊時衙門裡的差役。
 
禁牛增壽
 
  (出《戒牛彙編》)
  嘉靖間,福建布政1胡鐸(duo,奪),設宴招待嘉賓。在座尚書公林俊,忽然昏死熟睡,大家都喊不醒,過了好久才甦醒過來。說:「真奇怪啊!我剛才被喊到陰間,冥官是我的祖輩林聰尚書。他說,今天的閻羅王就是宋朝的範文正公,我是他的部屬,因為你從前做縣令的時候,沒有禁止宰牛,應當減壽一紀2,所以特意把你叫來。我辯解說,我擔任某縣令時,曾經發佈了禁宰牛榜,案卷還在。林聰驚愕地說:『難道檢查失誤嗎?』趕緊命令再查。一會兒,縣土神把我發佈的禁榜呈復。林聰很高興,仍舊代替我上報,還壽一紀,命令送我回歸。」在座客人都為之震驚,一起發誓不再吃牛肉,林俊過了十二年後果然壽終正寢。
  貧人盼望富裕,富人盼望富貴,貴人就盼望長壽啊!冥冥之中,因為殺牛一事,當官者為此增壽的,不知有多少?為此減壽的,也不知有多少?可惜陰陽隔絕,我們不能覺悟啊!
  註:1明洪武九年(1376)改中書省為承宣佈政使司。宣德以後,全國的府、州、縣等分統於兩京和十三布政使司,每司設左、右布政各一人,為一省最高行政長官。後專設總督、巡撫等官,布政使權位漸輕。清代正式定為督、撫屬官,專管一省的財賦和人事,與管刑名的按察使並稱兩司。
  2十二年為一紀。
  補充:陰間冥官公正,一般不會出現差錯。林公的故事,是屬於特殊事件,但因此就教育了我們。我們在平時做了壞事,人們沒有發覺,但陰間卻已經登記,大限一到,自然不會放過。所以,蒙騙了世人,卻無法蒙騙鬼神。所以,我們平時做事,千萬應當謹慎,不要錯了因果。
 
勸在官府的人
 
  有些官府的公務員,看見人被捆綁,受鞭打,一點也不悲憫。把戒殺更看成是迂腐的事情。所以一到鄉村,非常放肆,沒有顧忌,見雞抓雞,見鴨抓鴨。甚至逼迫百姓賣兒賣女,滿足自己吃喝玩樂。個人的慾望達到了,就又以此為傲自誇於同行。於是凶暴的風氣一天比一天厲害。人們哪裡知道天道公平,因果無爽1?作惡必有惡報。有的被亂棍打死,有的身險囹圄,有的一代福已享盡,子孫變成乞丐,都是因為用心狠毒,以致於自食惡果。普勸官府善士,時時要行方便,看見受牽連有苦難訴的,就用好言好語安慰他,無辜受冤的,就在公庭上替他昭雪。至於口腹的慾望,永遠沒有窮盡,與其上犯天怒,不如惜福延年,繁榮後代。古人說,推人扶人,同樣的動手,吃菜吃肉,同樣的張口。明理之人,怎麼不仔細想想呢?
  註:1爽,差失。
 
結黨營私
 
  (見《觀感錄》)
  龍游邵秋芳在縣府任職,崇禎甲申年,縣府禁止屠宰,鄉間屠戶害怕衙役巡查處罰,賄賂秋芳來牽制他們,屠戶因此就為所欲為。乙酉四月二日,秋芳死了七天後甦醒過來,說他自己到了陰間,看見冥官審理宰牛的事情,有牛來咬。有個屠戶叫作王十一,想要嫁禍於人,牛刀血盆,忽然出現在他眼前。秋芳爭辯,想要脫罪。冥官說:「雖然不是你親手殺牛,但是當時如果沒有你,這些人一定畏罪,未必敢再殺牛。」清查生死簿,壽命未盡,就先遣回陽,死後再處分。
  屠宰的事情,放開很容易,禁止很困難。一旦勸人放開,下輩子自己就披毛戴角變畜牲了!出入官府的人,一定要慎重啊!
  補充:當今時代,要想禁止豬、羊、雞等家畜的屠宰,已經不可能了。實際上,現在的農村養豬,農民自己一划算,並沒有多少賺頭,何必一定要走這條養豬的路呢?但是,由於惰性作怪,不想開闢其他財源,仍舊相沿成習,把自己引向死胡同。
  雖然無法禁止屠宰家畜,但是,禁止宰牛,在當今還是有條件的。牛的靈性很高,雖然口裡不說,心裡卻很明白。1980年,福建福安賽岐一牧童對一條公牛說:「你明天就要賣給屠戶了。」牛當即流淚跪下。牧童告訴父母及當地幹部群眾,大家一齊來觀看,牛就向大家跪求,人們動了惻隱之心,集資買送支提寺放生。牛進寺後,喜歡聽經禮佛。一見善信來寺,就知叩謝。臨終之時,預知時至,自己慢步至曠野臥倒,半日後往生,時1993年農曆10月13日,就地掩埋。放生之牛,可以往生。那麼,屠殺一條牛,就是屠殺一佛子。罪可大啊!據說,現在台灣有專門的放生牛場,我們也可以倣傚啊!
 
 
 
勸養親者
 
  (以下說在家不宜殺生)
  兒輩贍養親人,辦法各有不同。下養為小孝,次養為中孝,上養為大孝,最上養為大孝之大孝。為什麼呢?下養只知道滿足吃喝,各種吃喝補品,不致於有所缺乏,這已經是世間難以做到了,叫作小孝。次養就能體諒親人的心願,父母所愛我也愛,父母所敬我也敬,使親人心裡安樂,這就叫作中孝。上養就能勸告親人明瞭大道之理,善就贊成,過就規勸,使父母用高尚的道德滋潤身心,這就是大孝。至於最上養就更上一層樓,常常想念父母的恩情,同於天地,父母的壽命,與日隨減,應當用什麼辦法,可以報答親恩,什麼辦法可以延長親壽,什麼辦法可以使父母出離生死,什麼辦法可以使父母罪障消除,什麼辦法可以使父母進入聖人之流,最終成佛。譬如戰火臨頭,保護親人逃入山中,總是擔心敵人來了嗎?逃入水中,總是擔心敵人來了嗎?逃入曠野,總是擔心敵人來了嗎?輾轉不安,一定要把父母放到最安全的地方。這就是最上養,也叫作無上養,也叫作超出一切世間養。難道不是大孝中的大孝嗎?如果殺物養親,使物類抱冤來世,父母償債多生,不正是用腐肉救親饑,用毒酒止親渴嗎?多麼大逆不道啊!怎麼可以說是孝呢?有人說:讀書人功成名遂,光宗耀祖,可以叫作孝嗎?我的回答是:功成名遂,當然不錯。如果依靠它去做好事,當然可以為親人增光;如果依靠它去做壞事,不反而侮辱親人嗎?樊噲1、嚴嵩2的父親,是宰相親啊。假使今天再來,人們一定會厭惡他痛恨他了。因此,就應當知道孝子盡孝,為親人增光,莫如積德,功名是次要的啊!
  註:1樊噲(?—前515)漢初將領。沛縣(江蘇省)人。少以屠狗為業。隨劉邦起義,為部將,以軍功封賢成君。滅秦後,在項、劉的鴻門宴上,他保護了劉邦。漢初,隨劉邦平定叛亂,任左丞相,封舞陽侯。其妻呂須為呂後妹,因得後信任。噲與呂後狼狽為奸,誅殺功臣,故落下百世罵名。
  2嚴嵩(1480—1567)明江西分宜人,字惟中,一字介溪。弘治進士。嘉靖二十一(1542年)任武英殿大學士,入閣,專國政二十年,官至太子太師。以子世蕃和趙文華等為爪牙,操縱國政,吞沒軍餉,戰備廢弛。東南倭寇和北方韃靼(dada)貴族侵擾,國勢危機。文武官吏與他意見不合的,如主張收復河套的大臣夏言、將領曾銑(x?、xi?n)、抗倭有功的總督張經、指斥他罪行的諫官楊繼盛等,都遭殺害。晚年漸為世宗疏遠。御史鄒應龍、林潤相繼彈劾世蕃。世蕃被殺,他也被革職,家產籍沒,不久病死。
  補充:這裡所講的贍養父母親人,包括四個層次,一個比一個高。四個層次可以相繼歸納為養身、養心、養道、養聖。下等養身,只能給父母提供吃穿,使父母在物質上沒有缺乏。但已經是世人難以做到的了。中等養心,即討得父母歡心,不違背他們的心願,使他們在精神上愉快。上等養道,使父母明瞭大道之理,提高道德修養水平。最上等是養聖,使父母滋養聖胎,走上解脫道路,最終成佛。這四個層次,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對於下等來說,只要稍加注意還能做到。對於後者來說,要真正贍養好父母,就要能使父母從根本上得到解脫。
 
業錢養親
 
  (見《好生錄》)
  嘉興一個老婦的兒子,以捕蟹為業,常用草繩縛賣,賣後買回柴米供養母親。有一天,老婦生病,把草繩吞進肚中,吞後,又一節一節抽出,出後再吞,吞後再抽,腸肺間的血穢,都從口裡牽出來。她說,兒子用殺生的錢奉養我,所以得到這個報應。如果不這樣做,更加痛苦。觀看的人,越來越多,幾天後,老婦死去。
  從前,世尊在王捨城中,看見捕在網裡的一條大魚,身上有很多頭,每個頭都長得不同。世尊看見後,進入慈心1三昧2,就喊此魚,魚即答應。世尊問道:「你的母親在哪裡?」魚回答說:「母親在廁所中作蟲。」佛對各比丘說,這一條大魚,在迦葉佛時,作三藏比丘,因為常常罵人,所以得多頭報應,他的母親這時受他供養,所以現在落在廁所中為蟲。這樣看來,用有罪的錢供養親人,都不是孝子所應當做的,何況隨從世俗偏見,殺生來供養呢?
  註:1慈心,即慈無量心,四無量心之一。與一切眾生樂,名慈無量心;拔一切眾生苦,名悲無量心;見人行善或離苦得樂,深生歡喜,名喜無量心;如上三心,捨之而不執著,或怨親平等,不起愛憎,名捨無量心。因此四心普緣無量眾生,引生無量之福,故名無量心。又此四心若依禪定而修,則生色界梵天,故又名四梵行。
  2舊稱三昧,三摩提,三摩帝。譯言定,正受,調直定,正心行處,息慮凝心。心定於一處而不動,故說定。正受所觀之法,故說受。調心之暴,直心之曲,定心之散,故說調直定。正心之行動,使合於法之依處,故說正心行處。息止緣慮,凝結心念,故說息慮凝心。智度論五說:「善心一處住不動,是名三昧。」
 
貪食業報
 
  (出《觀感錄》)
  常熟人顧順之,住在無錫,一向吃素。康熙庚戌二月初一開始,昏睡七晝夜才甦醒。醒後說:「有個道人約我去聽經。來到聽經的地方,前法堂講《金剛經》,後法堂講《報恩經》。講經完畢後說:『吃素的人要堅心念佛,食肉的人要戒殺放生。這樣做,一可超度自己的父母,二可消除自己的罪業。』一會兒,忽然看見母親在血池中哭泣,螺螄蚯蚓纏繞身體。道人說:『你今生的母親已經超度,這是你過去世的親母。因為她貪食肥鴨,所以得到這個報應,必須念往生咒超度她。』於是就醒過來了。」
  世俗盡孝,只有一世,佛門盡孝,廣利多生,所以是最大的孝。
 
勸愛子者
 
  兒童殺生,由於父母兄弟不加以禁止,就習以為常。起初只是認為昆蟲螻蟻不足憐惜,接著就認為屠牛殺狗也不必阻攔。惻隱1之心已經喪失,今後就會道德敗壞,聲名掃地,甚至於斷子絕孫,一族受難。因此,就應該知道,人還在很小的時候,學善就善,學惡就惡,不可一天失教啊!普勸天下做父母兄弟的人,不要認為物命微小而不救護,不要認為兒童還小就不加防範。要使後輩見聞都是善行。即使已經養成不仁的品質,也還要誘導教育,何況品質本來就很好的呢!否則的話,從小失教,長大後再後悔,就已經來不及了。
  註:1對受苦難的人表示同情,不忍。
 
湯公回憶到陰間
 
  (出《觀感錄》)
  溧水湯聘,順治甲午年鄉試1,走出考場後發病,到十月六日夜半時分,全身僵冷,一生所做的事情,都出現在眼前。看到自己在兒童的時候,把一隻雞隱藏在溝中,作為戲耍,被黃鼠傷害。又殺死一窩蝙蝠。有一個僕人貪睡,點燃油紙燒傷了他的手。一會兒,看見蝙蝠等,都來討命。心裡很恐怖。其他善事,也一絲一毫記得很清楚。忽然想起《心經》中「無掛礙故,無有恐怖」2的句子,感到心情漸漸平靜。看見觀音大士,楊枝一灑,就甦醒過來了。到辛丑年,考取進士。
  湯公藏雞殺蝠,只不過是兒童時的事罷了!但剛到陰間,都來索命。於是可以知道,孩童時的殺業也不可寬恕!何況兒童所害,難道就僅僅一雞一蝠嗎?愛子之人,趕緊警覺加以預防。
  註:1明清兩代在每三年一次在各省城(包括京城)舉行的考試。凡本省生員與監生、蔭生、官生貢生,經科考、錄考、錄遺考試合格者,均可應考。逢子、午、卯、酉年為正科,遇慶典加科為恩科。考期在八月,分三場。考中的稱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因為鄉試本稱為解試,故名。宋以前稱為解頭,宋元以後又作為讀書應舉者的通稱。
  2《心經》中說:「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補充:開發了最高智慧,就知道罪性本空。既然本來就空,心中就沒有什麼掛礙了,一切顛倒夢想都會遠離。這是就最高境界來說的。明瞭因果本是空,未了先要還宿債。
 
掏鳥巢兩腳燒枯
 
  冀州有一個小孩,經常去掏鳥蛋吃。有一天,來了一個人,說「有個地方有鳥蛋,可跟我一起去取。」於是,帶他到了桑田中。忽然見到路邊有一座城,繁華熱鬧,小孩感到奇怪,問:「這座城什麼時候建在這裡的?」同行的人要他不說話,牽他進了城。進城後,城門忽然關閉,只見滿城都是燒紅的鐵和火焰,燙得腳痛不可忍。小孩大聲呼叫,奔向城門,但四面八方的城門都已緊閉。這時,有一個採桑葉的人,看見小孩在田里號叫哭泣奔跑,以為他發了瘋,就回去通知孩子的父親。他父親來了,叫他的名字,小孩應聲倒地,城與火都不見了。父親見他兩個膝頭以下已經燒焦。小孩將經過講了出來,父親抱他回家,請醫生治療,但兩膝以下只剩下了骨頭。
  地獄本是自心所造,自心所顯現的。福力深厚的人,地獄就成天堂;罪業深重的人,天堂變為地獄。就好像害瘧疾的人,一時冷得全身發抖,咬牙切齒,好像臥在冰天雪地之中,一時又汗流如雨,熱不可耐,好像坐在火爐之中,而沒有害病的人並不感到奇寒酷熱。這就說明一切唯心所造。小孩聽到有人說有鳥蛋,這是自心的無明1所顯現的聲音;桑田邊出現的城鎮,是自心所現的冤業城;滿城是火,這是自心所現的煩惱火;城門緊閉不能出來,這是自心所現的牢獄門。因此說,地獄不遠,就在目前,隨人的業報2而顯現。
  註:1無明,就是說愚癡昏暗之心無法明瞭諸法事理之明。即癡的別名。一切眾生都因無明而輪迴六道。本業經上說:「無明就是不明瞭一切法。」大乘義章二說:「於法不了為無明。」同四說:「無明就是愚癡昏暗之心。體無慧明,故曰無明。」唯識論六說:「云何為癡?於諸事理迷闇為性,能障無癡一切雜染所依為業。」
  2一切眾生所造善惡業因的苦樂果報。又是說業因與果報。造善因得善報,造惡因得惡報。寶積經九十六說:「閻羅常常告訴那些罪人,你們的罪一絲一毫都不是我捏造的,你們自己造罪,今天得業報,自作自受,無人替代。」南本涅槃經六說:「那些薄福人受業報故。」法華經序品說:「善惡業緣,受報好醜。」宗鏡錄二十六說:「命是一期之業報。」
 
勸婦女
 
  女子以酒食為禮儀,所以屠割烹煮,往往習以為常。如果不是前世善業深厚,就難以毅然信從戒殺。既然主管一家飲食等事,那麼一家的生殺大權,大部分就操在婦女手裡。愛惜生命的人,難道可以不用慈悲的道理去教導她們,培養她們的美德嗎?
  補充:《詩經》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個淑女應當彬彬有禮,善良慈悲,特別是不敢殺生。如果一個女子,手拿屠刀,於所殺生命毫無憐憫之心,那麼她就失去一個女人應有的本性。過去,女人雖然在家殺雞殺魚,但我們還很少看見女人作屠夫的。現在,女人作屠夫,也大有人在了。一個女人失去了溫柔賢淑的性格,恐怕也是男人所忌。沒有哪個男人,願意去找一個凶神惡煞的妻子。人人喜歡淑女,而要作一個淑女,就要從小事做起,從家庭做起。所以,我認為女人是特別要戒殺的。
  從佛法來說,已經身為女子,就要知道這是報應的結果。雖然一切眾生都有佛性,女人一樣可以成佛,但在時間上終究有距離。所以,今世為女人,就應當處處為善,早日女轉男身,解脫六道輪迴。不過,我在這裡,還要樹立女人們的信心。女人在末法時代,慈悲心反而超過男人,解脫的希望比男人更大,信仰三寶,反而比男人更多。這是佛陀的預計,並不是我的捏造。現在,我們已經是末法時期,所有的婦女應當振奮起來,樹立解脫的信心,早日找到解脫的道路。
 
寫經擺脫死後痛苦
 
  (出《法苑珠林》)
  唐龍朔元年,洛州的伍五娘,死了一個多月時間,托夢給她的姐弟說:「我幼年時患瘡,殺了一隻螃蟹塗在上面。病雖然好了,但我已經墮落到刀林地獄。現在有七刀刺在身上,痛不可忍,希望你做佛事救我。」姐姐就把她生前的衣服佈施給淨土寺,寶獻法師為她書寫《金剛經》七卷,寫完後,又夢見她致謝說:「今天七刀都已拔除,蒙福托生了!」
  有補於病,都不能殺生,何況無故殺生啊!
  補充:現在有專殺螞蟻作藥的事件發生,還有其他殺生作藥的事,這都有違上天好生之德。雖然救死扶傷乃大功德事,但以彼之命治彼之病,必得因果報應。何況那些藥商其目的只為牟利,初無救死扶傷之意,其所釀果報痛苦就會更大了。
 
 
蠅蟻索命
 
  (出《觀感錄》)
  明末,無錫余氏二十多歲的時候就持齋奉佛。但他平生最討厭蒼蠅螞蟻,一見就殺。七十二歲時,病得很厲害,大喊有無數螞蟻爬入口中,又喊有千萬蒼蠅都來索命。一會兒,他看見引魂童子來,就死了。
  從余氏平時喜歡殺蠅蟻以及臨終惡報的現象來看,那麼他一生所謂持齋奉佛,一定只是做做樣子罷了。否則的話,如來有無量威力,至心念佛一聲猶能免除宿世重罪,哪有一生修持,反而不能免除現在之業啊!並且哪有真心奉佛,反而還要殺死蠅蟻啊!
 
勸不要養貓
 
  人造惡業,就像繁殖葛籐一樣,一發而不可收拾。例如,以養貓來論,從世俗的眼光來看,所造惡業只不過是捕鼠殺生罷了。如果以明眼人來看,就能知道會滋生無量惡業啊!今試略說一二。因為老鼠本來無意害人,但我們忽起惡意要殺它,這就是「無緣殺」。我們自己無法殺它就利用貓來殺,這就是「教他殺」。看見捕鼠心裡高興,這就是「隨喜殺」。看見捕鼠口裡稱讚,這就是「讚歎殺」。驅使貓到有老鼠的地方,這就是「方便殺」。想要貓天天捕鼠,這就是「誓願殺」。本想養貓用它來吃盡自家老鼠,而貓正想吃盡自家老鼠,這就是「正殺」,也是「通心殺」。本想養貓用它吃盡自家老鼠,但貓反去吃鄰家老鼠,這就是「盜殺」,也是「 隔心殺」。養貓只是為了殺鼠,但又烹魚給它吃,這就是「增益殺」。使親鄰倣傚,後輩倣傚,這就是「輾轉無盡殺」。如此無量惡業,都從養貓那最初的一念引發開來,怎麼能夠不警戒呢!
 
老鼠報恩
 
  (出《古史談苑》)
  李昭暇參加會試,主考官看了他的文章,感覺不太好,就丟棄到一邊,馬上被一隻大老鼠銜到枕邊,丟了三次,老鼠也銜了三次。主考官很驚異就取錄了他。發榜後問其原故,李回答說:「我家已三代不養貓了。」
  家中多養一物,就多造一種罪業。《菩薩戒經》說:「如果佛弟子長時養貓狸1豬狗,就犯輕垢罪2。」《優婆塞戒經》說:「養貓狸獲罪,養豬羊等獲罪,養蠶獲罪。」經典記載很多,可惜世人無緣看見。愛惜物命的人,種花養魚之類,都不可率性去做,因為會引來很多殺生的牽累。請仔細思考,不要認為是迂言。
  註:1狸(li離),即狸貓,又叫狸子,俗稱野貓。像家貓,淺棕色,有褐斑。吃鳥和小獸,常盜食家禽。
  2比重減輕一等,玷污淨行之垢惡也。
 
勸生日祝酒
 
  (以下說吉慶不宜殺生)
  生日祝酒,確實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但是,應當想想,今天兒孫滿堂,舉杯祝壽的時候,正是從前父母悲傷、辛勞生我的日子。今人一遇壽誕,放肆殺生,廣宴賓朋,無量親恩,一點也不想報答,太奇怪了啊!嗚呼!人子一生費父母無量精神,增父母無量煩惱,到白髮蒼蒼,還要以殺業拖累親人,怎能安心?在歷史上,唐太宗位居萬乘之尊,尚且生日不敢為樂,何況其他人呢?敬告仁人孝子,每逢生日,應當反省自己:今天不能尋歡作樂啊!當年父母,為了我這個身體,生死置之度外,正在這一天。今天不能尋歡作樂啊!當年過此日後,慈母夜夜朝朝,抱我乳我,推燥就濕,數年不能安眠。今天不能尋歡作樂啊!我現在兒孫滿堂,安享富貴,不知父母托生何道,此時苦樂如何。應當多做善事,以資冥福,怎麼還能忍心在母難之期,飲酒高歌呢?
 
送經答謝
 
  (昆邑共傳)
  昆山徐母許太夫人是翰林公錫餘之母。持齋好善,禮誦不停。崇禎丁丑冬是她的六十大壽。這一天,她只是修福齋僧,將親友壽禮,刻《法華經》一部,回禮仍用素菜,把所刻的經,每人各贈一部。聽到此事的人無不羨慕,夫人以後身體康強長壽,子孫發達。
  他人做壽時,用酒肉腥膻應酬客人,反招短壽之因。徐母用法味酬恩,就種下了長生之果。誰得誰失,何去何從,請平靜心態,仔細思考。
 
福事酬賓
 
  (思仁目擊)
  昆山張冰菴,諱1立廉,崇禎丙子年鄉試考取。他家代代修德,虔奉三寶。張公尤其精通教乘,雅志禪宗。康熙已未秋是張公六十大壽,送禮的人接踵而至。張公就將禮金彙集起來印刷《普門品》、《大悲咒》數種經書。他的回禮也一如許太夫人盛舉。片鱗只鳧都沒有傷害。
  親友賀壽,世人都認為是喜祥之舉,實際上完全不對。人若修善,自然享受長壽。何必大張旗鼓,人人稱賀。唐虞以前,壽命都有百多歲,卻無慶賀之名。此後福德漸薄,壽命漸短,所以受賀漸早。嗚呼!這正是三災2將至、人壽短促的預兆,不可不知。先生所作所為,真是與平常人大不相同啊!
  註:1諱(hui誨),生稱名,死稱諱。
  2劫末所起的三種災害,有大小的分別,大三災是世界將毀壞時所起的水火風三災,小三災是指在住中劫時,每一小劫中的饑饉、疾疫、刀兵三災。
 
佈施壽禮
 
  (恩仁目擊)
  武林袁午葵,諱滋,寄居昆地,好善不倦。康熙己卯孟夏,正值五旬之誕,與他有交往的社會士紳,聚集壽禮來祝賀。袁公無法拒絕,就彙集大家到景德寺,把所有壽禮全部佈施救濟貧人以及孤寡殘疾者,並且又自己拿出幾金,貯存到同善會中,以作答謝。
  果子成熟的時候,落地已經指日可待;樹木長大的時候,砍伐已經就在近期。因此,聰明的人過了中年後,就應當把家室作旅舍想,把眷屬作同伴想,把光陰作少水魚想。如果等到眼茫茫,發蒼蒼,齒牙動搖之後,還要放肆殺生,迷而不悟,那麼此人也太愚蠢了。
 
勸節日殺生的人
 
  良辰美景,人逢之而色喜,物遇之而心傷。為什麼呢?人在此時,歡呼暢飲;物在此時,魂飛魄散。人在此時,骨肉團圓;物在此時,母離子散。人在此時,穿新衣,賀新禧,山珍海味,杯盤狼籍;物在此時,血淋漓,腸寸斷,肝腦塗地,慘不忍睹。因此,節日殺生,是第一等殘忍的事情。試於操刀的瞬間,驀地迴光返照,雖然佳餚在前,也必定黯然神傷了。《梵網經》有良辰吉日不敬戒,就是說的這樣的事啊!
 
鵝死救趙
 
  (見《戒殺現報》)
  明末杭州府庠趙某,仁慈不殺。要過年了,有人送來一隻鵝,家人想要殺烹,趙極力阻止。除夕又請殺烹,趙又阻止。拖延到端陽節,家人又請殺烹,趙發怒,又被阻止。本月十七日,趙患病。到六月初一,病勢危急。看見青衣鬼把他帶到陰間衙門,有三人投訴,判官一一接覽,又見某某,並楊氏老婦,也被抓來了。正要審訊趙某時,忽見一鵝,站起來說人話,對趙說:「你快走,我代替你了!」趙從原路回來,看見自己的屍體放在棺材上,以魂合體就甦醒了,而鵝在當天,已經自己撲殺在籠內,所見三人都在同日死亡。
  生死之事,父子不能相代。趙雖然對鵝有恩,但鵝又怎能代趙而死呢?法性圓明,眾生同體,互融互攝。精誠所至,怎能沒有感應?鵝能救趙,不能說沒有道理啊!
 
勸生子殺生的人
 
  富家生一子,珍愛如寶玉;物類若繁衍,便作菜中肉。清夜一提醒,此心何太毒?願將《地藏經》,與君三復讀。經上說:「閻浮提人,剛剛生下來的時候,千萬不要殺生,宴請親朋。否則,就會使兒子和母親都不得安樂。」由此看來,想要求得兒孫長命富貴,萬萬不能殺生啊!世人每遇生子,就有一種鄙夫,爭著來討喜酒。口中雖稱祝賀,心內實為酒肉。愚癡的人不知不覺被他動搖,小則烹雞烤鳧,大則殺豬殺羊,致使來世今生,怨怨相報,這樣又有什麼好處呢?
 
 
烹羊速報
 
  (出《法苑珠林》)
  唐顯慶中,長安某氏,生兒滿月,大宴親朋。想要殺一頭羊,羊多次向屠夫跪拜,屠夫不予理睬,竟然殺死。一會兒,羊放入鍋中烹煮,產婦抱子觀看,鍋忽自破,沸湯衝入猛火,直射母子頭面,頃刻都被燒死。
  佛陀在世時,一個鬼王有五百兒子,最小的叫作嬪伽羅。鬼母凶暴,吃別人的兒女。世尊把她的小兒子藏到缽內,鬼母飛行天下七天找不到,向佛陀詢問。佛說:「你有五百兒子,僅僅失去其中一個,為什麼就會愁苦憂慮呢?世人生子,難道就不愛惜嗎?你為什麼要吃他們呢?」鬼母回答說:「我今天如果能夠找到嬪伽羅,從此以後就不再殺世人之子。」佛告訴她兒子就在缽內,鬼母同五百兒子取缽,用盡神力不能動一絲毫,就又來懇求世尊。佛說:「你如果肯受三皈五戒,我就歸還你的兒子。」鬼母就在佛前受持三皈五戒。佛說:「好好守戒!你是迦葉佛時羯肌王的女兒,因為不持戒,所以得到今天的鬼道報應。」(詳載《雜寶藏經》)噫!天下像鬼母這樣的人難道還少嗎?
 
 
勸祭祀殺生的人
 
  (以下說祭祀不宜殺生)
  祭祀祖先,不過盡報本的想法罷了。至於祖宗是否來了,並未可知。為什麼呢?祖宗修人天之福,必生人天受樂;造三途之業,必在三途受苦。總的來說,享樂的少,受苦的多。因此,孝子慈孫每遇節日忌日,只能虔誠齋戒念佛誦經,回向西方清淨佛土,使祖先擺脫輪迴痛苦。這才是真實報恩。至於殺生祭祀,只不過增加死者的業障罷了,明眼人看到這樣的事,不勝悲憫。
  補充:殺生祭拜,經久不衰。眾生六道輪迴,若以福德生於天道,正在享受天福,人間祭祀的酒肉,天人感到污濁難聞,怎麼還會來享用呢?若是生於惡道,雖是餓鬼,也無福享受。不管享用與否,只要殺生就會減損祖先的福德,增加他們的罪業。今人更是愚蠢,以為殺生祭拜是佛教所流傳。農村中除殺生祭祖以外,還有殺生供養菩薩。有些人也懂得佛教戒殺,但他借言佛菩薩有大神力,有起死回生之術,我們殺生不會有罪,佛菩薩已經擔當起來了。甚至有人說,我不殺它,別人同樣殺它。我殺它,正是為了他早日解脫。這都是一些糊塗想法。
 
 
 
殺生拖累死人
 
  (出《竹窗隨筆》)
  錢塘金某,吃齋戒殺,非常虔誠,死後魂識附在一個小孩身上說:「我因為善業不深,沒有往生淨土,但現在陰間,也已經很快樂了,來去都很自由。」有一天呵斥他的妻子說:「為什麼在我墳墓前殺雞作食,今天已有人監視我,不像從前那麼自由了!」媳婦懷孕,去問他,他說:「生第一個男孩沒有問題,但以後生第二個男孩時,母子都會死。」大家感到驚奇,就把這件事記錄下來,後來果然都一一應驗了。
  祭祀不用素菜,但最低要做到三淨肉(不聽見殺的,不看見殺的,不為己而殺的)。世上有些科名得志的人,殺豬殺羊祭祀祖宗,洋洋得意,以為如此就是光宗耀祖。旁觀者也紛紛注視,嘖嘖稱讚,非常羨慕。請問,祖先此時果然能夠享用一塊肉嗎?結果只是殺害物命,招致父母墮落。死者有知,必定捶胸痛恨於九泉了!反而不如貧寒人家用蔬果祭祀以表達誠意啊!
  補充: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此處正是此意。本為好事,實際上變成了壞事,本是壞事,實際上變成了好事。人生得意,雖是好事,但殺生祭祀,大吃大喝,奢侈揮霍,好事就變成了壞事。貧寒人家,粗茶淡飯,安份守己,雖無得意之事,卻會一生平安,善始善終。
 
勸禱祀神祇者
 
  世俗認造罪為燒香,以逆天為修福的事,莫如禱神還願。禱神中,最可恨的,莫如代人保福。因為壽夭生死,都來自宿世之因,業果已定,不可再逃。譬如官吏奉旨抓人,難道因口腹之故,代犯人擊鼓上聞,挽回聖旨嗎?所以廳堂中祭神,室內人已氣絕,到處都有。沿習成風,都是口腹小人引起的啊!小人見人有病,就收錢殺物,討好邪神。主人愚癡,不知得病的人已經釀下禍患,反以為積下功德。這樣的人不也太可憐了嗎!普勸世人,凡遇到有病的人,應當勸他作善消災,誦經禮懺。如病勢危劇,一定要勸他專心念佛,發願往生。這才有無邊功德啊!千萬不要聽信巫卜妄言,使病人以苦入苦。
  補充:有了病,殺生禱神,是世俗迷信。如此,反不如打針吃藥。若有善根,念佛懺悔,也是治病之法。但必須有信心。若無信心,只能泛泛種些善因,難以愈病。同時,有病之際,懺悔過去所做之惡,做些好事,於病必有補益。這些好辦法不去做,反而浪費財力,祈神求福,不也是太愚蠢了嗎?
 
祭天遇佛
 
  (載《法句經》)
  佛世有一國王,名叫和墨,奉事外道,舉國信邪,殺生祭祀。母親患病,經久不愈。國王就召見婆羅門詢問得病原故,回答說:「星宿倒錯,陰陽不調,所以患病。」國王說:「有什麼辦法,能使病痊癒呢?」回答說:「要準備牛馬豬羊百頭,殺以祭天,然後就能痊癒。」國王就如數牽到祭壇。佛懷大慈悲心,憐憫國王愚迷,前往國王住所。國王遙見佛來,為佛作禮,對佛說:「我母親患病很久了,今天想要祭天,為母請命。」佛說:「要得谷食,就要種田;要得大富,就要佈施;要得長壽,就要大慈;要得智慧,就要勤學好問。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殺生求生,祭祀淫亂,以邪為正,離生道遠。」佛即放大光明,遍照天地。國王聽法睹光,慚愧悔過,就不再祭天。母親聽法後,精神愉悅,病患消除。國王從此以後,敬信三寶,愛民如子,常行十善,五穀豐登。
  生天宮的人,都有清淨色身,光明耀目,沒有膿痰涕唾、大便小便。所食甘露,自然化成。下看閻浮世界,荊榛遍地,腥膻惡臭,不想聞見。希望天人乘雲來享人間肉食,怎麼可能呢?雞雖然愛吃蜈蚣,難道它可以銜起來塞進人口嗎?如果說天人只吸氣味,則普天之下,到處肉氣薰蒸,時刻不斷,天人也已經吸取很久了。如果說只有特意為天而殺的天人才能享用,那麼和墨國王,祭祀僅有一天,過此以後,天人就天天餓肚子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書》言可考。「東鄰殺牛,不如禴祭。」《易》有明文。只可惜讀書的人不善於體會罷了。
  註:1出自《尚書》「君陳」一章。周公死後,周成王發佈策令,命令君陳繼承周公職務,勉勵君陳繼續執行周公制訂的治殷常法,施行德政。他說:「我曾聽說:『最好的政治,馨香遠聞,能感動神明。黍稷的香氣不是遠聞的馨香,只有明德才是遠聞的馨香。你要傚法周公這一原則,每天孜孜不倦地努力,不要安逸享樂。」(「我聞曰:『至治馨香,感於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爾尚式時周公之猷訓,惟日孜孜,無敢逸豫!」)
  2出自《易經》第六十三卦·既濟·九五:「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yue,月)祭,實受其福。」意思是:「東方鄰國殷商殺牛來祭神,不如西方鄰國周王用飯菜的薄禮來祭神,實在得到神的賜福。」
 
祭樹變羊
 
  (載《雜寶藏經》)
  佛陀在世時,有一個老人,家庭很富裕,忽然想吃肉食,就指著田頭樹對兒子們說:「我家薄有產業,都是由此樹神賜福所致,可在羊群中,殺一頭來祭祀他。」 兒子們聽從他的話,馬上就殺了一頭羊,在樹下祈禱,又在樹下,建立神祠。以後,父親死了,就投生在自己家的羊群之中。遇到兒子們想要祭祀樹神的日子,把他抓來準備要殺,羊忽然自吐人言:「此樹無神,我過去因為想吃肉,才叫你們祭祀,沒有想到我比你們先行償債。」當時有一位羅漢來化緣,用他的神通力量,使兒子們都看見了自己的父親。兒子們即毀此樹,悔過修福,不再殺生。(在七卷)
  《增壹阿含經》說,有五種佈施,不能得到福報。第一,以刀施人,第二,以毒施人,第三,以野牛施人,第四,以淫女施人,第五,建造淫祠(在二十八卷)。世上有那麼一些無知之輩,遇上三寶福田,不肯佈施,對於鬼神廟宇,反而就欣然建造,實在是因為慧眼未開罷了!一祠已經建成,就在棟樑上刻上自己的名字說:「某年某月某日某建。」此人洋洋得意,認為自己已經施財作福。可悲啊!他哪裡會去想一想,從此以後,大則豬羊鹿兔,小則雞鴨魚蝦,哀鳴於白刃之下,跳躍在沸湯之中,不知幾千萬萬啊!造如此無量殺業,正是天堂未就,地獄先成了。孔子說,不應當祭祀卻去祭祀1,名叫淫祀,淫祀無福。偉大啊!孔聖人的話,就像佛陀親口所說啊!
  註:1《論語》為政:「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意思是「不是應當祭祀的卻去祭祀,這是諂媚。看到合乎正義的事情而不做,這是沒有勇氣。」
 
東嶽1受戒
 
  (出《傳燈錄》)
  唐元珪禪師,俗姓李,伊闕人。永淳二年,受具戒,後拜見安國師,得真宗心印。選擇到泰山龐塢居住。一天,有異人來訪,戴著高高的帽子,車馬隨從,不同凡響,問:「禪師認識我嗎?」禪師說:「眾生平等,我對一切眾生都平等看待。」神說:「我是岳帝,可以主宰人的生死,怎能與平常人看待呢?」禪師說:「我本不生,你怎能使我死呢?我身如虛空,你怎能壞空呢?」神即叩頭說:「我的聰明正直,勝過其他神明,願大師授我正戒,使我擺脫輪迴。」禪師於是正襟危坐,神態莊嚴地說:「受你五戒,你能不淫嗎?」神說:「我已經娶妻。」禪師說:「不是說這個,是說沒有邪淫罷了。」神叩首說:「能。」又問:「你能不盜嗎?」神說:「我並無缺乏,怎麼會偷盜?」禪師說:「不是說這個,是說不因接受祭祀而使壞人得福,不因沒有祀奉就使好人得禍。」神叩頭說:「能。」又問:「你能不殺嗎?」神說:「我操生死之權,怎能不殺?」禪師說:「不是說這個,是說無濫殺誤殺疑殺混殺罷了。」神叩頭說:「能。」又問:「你能不妄語嗎?」神說:「 正直之神,怎能妄語?」禪師說:「不是說這個,是說你的言語前後都能與天心相合罷了。」神叩頭說:「能。」又問:「汝能不酗酒嗎?」神叩頭說:「能。」禪師說:「如上五戒,是佛戒之本。」禪師開示了很長時間,神說:「我受師教,當報師恩,敬請大師命我作世間事,現我小神通,使未信之人,都生信念。」禪師推辭,岳帝堅決請求。禪師就說:「東巖寺周圍,空曠無樹,你能把北山的樹移到東嶺嗎?」神說:「知道了!只是晚上必有喧動,請大師不要驚駭。」就作禮辭去,禪師送出,向外一看,只見儀式威嚴如帝王,一路雲霞瑞靄,環珮幢幡,向空中隱沒。這一天晚上,果然有暴風吼雷,奔雲震電。第二天早晨一看,北巖的松柏已經全部移到東嶺,密密麻麻一大片,就好像種植的一樣。開元四年丙辰,囑咐門人說:「我生前住過東嶺之寺,死後可在此建塔。」說完,安然化去。
  水陸神祇,宿世也曾修福,只因不能發菩提心,所以一受福報,便又昏迷,不再記得前因。世上有些持戒的僧人,轉世後地位顯赫,大權在握,就飲酒食肉,譭謗三寶,都是因為他們前世修行時只修福卻不修慧的原故。從前世尊未成道時,在菩提樹下端坐,魔王波旬,害怕他成道,帶領八十億部下想去害佛,對佛說:「悉達太子,你趕快起身離開,若不走的話,我就要抓起你的腳,把你拋到海外去。」佛告波旬:「我看世間一切眾生,沒有誰能把我拋到海外。你在前世,曾作一寺主,受一日八戒,佈施辟支佛一缽之食,故生第六欲天,作大魔王。而我無量劫以來,廣修功德,供養無量諸佛,你怎能害我?」波旬對太子說:「你所說的話,有什麼證據嗎?」佛指著地說:「此地為我作證!」話一說完,大地震動,無量地神,從地湧出,胡跪合掌,對佛說:「世尊!我為作證,如佛所說,真實不虛。」(詳載《雜寶藏經》)因此,應當知道福和慧兩個方面,不可偏廢。東嶽聖帝,可以說不昧正因了!所以他有垂訓說:不因祭祀而降福,不因不祀而降禍。這明明是岳帝受戒後說的話,世俗不察覺,濫殺物命,太使人悲痛啊!
  註:1泰山之神。
 
關公護法
 
  (見《道書關帝經注》)
  關公諱羽,字雲長,後漢人。死後奉玉帝之命,掌管文昌府,主管人間功名、祿位等事,以及人間善惡簿籍,歷代都有封號。皈依佛門,發度人願。明初,曾降筆到一顯宦家,勸人修善,說:「我已歸依觀音大士,與韋馱尊天,同護正法,祭祀我的人不要再用葷酒。」因此,遠近流傳,寺廟中都塑尊像,顯應事跡很多。
  我閱讀道家書籍,看見有《文昌懺》三卷,是帝君降筆。語言純用佛書,雖不及《梁皇寶懺》1圓融廣大,但他歸信三寶,卻不遜於關公。因而感歎,二帝現在掌管文昌府,一切人間功名、祿位都由二帝取捨定決。他們出天門,入地府,威權如此顯赫,尚且傾心皈依,那麼佛法的廣大,不待分辯就可知道了!孟子認為伯夷太公是天下人的父親,說天下人的父親都歸依了文王,他們的兒子還能跑到哪裡去呢?2我認為關公、文昌二帝也是這樣。
  註:1梁武帝為了亡後郗氏墮落蟒蛇身,乃作慈悲道場懺法十卷,請僧禮懺,以便超度,後世因名之為梁皇懺。
  2《孟子》離婁:「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歸之是天下之父歸之也。天下之父歸之,其子焉往?」意思是「伯夷太公二位老人是天下最有名望的老人,他們歸依了文王,就代表天下的父親都歸依了文王。天下的父親都歸依了文王,他們的兒子還能跑到哪裡去呢?」
 
勸占卜的人
 
  刀棍殺生,顯而易見;言語殺生,隱而難知。例如占卜問病,一定會說得罪某神,就使愚人誤信。烤魚鱉,殺雞鵝,無所不為。因此被殺物命,生生與患病者為仇,並且生生與占病者為仇。如此看來,卜筮者一句話的危害,難道還不大嗎?普勸占卜的人,凡遇問病,一定要告訴他行善修福,念佛持齋,即使確實是鬼神作難,祈禱祭祀勢所難免,也要勸他以素代腥,不要殺生。
  補充:今天以占卜為生的人漸漸減少,但算命的人依舊不少。佛教認為,欲知過去因,現在受者是;欲知未來果,現在作者是。病痛禍福,都是自作自受。不去為善,求神祭祀,徒勞無益。為此殺生,更造下新的罪業。冤冤相報,沒有了期。因此,對於那些迷信算命占卜的人,必須告訴他因果報應的道理,從根本上斬斷業報。那些算命占卜的人,也要宣傳因果報應的道理,才是真正地治病救人。
 
師巫償報
 
  (出《廣仁錄》)
  江陵呂師巫,用巫術決斷事情一定會要求殺生。後來到病家,正要判斷,忽然倒地而死,兩天後甦醒。問他,他說:「看見一個丈多高的惡鬼,抓到閻王那裡,閻王因為我妄言禍福,廣害生靈,大加責罵。又看見鬼囚數百,邊哭邊罵我說:『誤聽你說的話,使我受罪。』都用枷鎖撞我。又看見無數禽獸,都咆哮怒目,爭來攫掠。這時閻王就要趕我進入地獄,一個穿綠衣的鬼說:『他陽壽未盡,暫時放了他,回來再行追究。』因此就甦醒了。你家病人,名已上牌,壽限已到,不能好起來了。」不幾天,病人果然死了。巫從此改業,並書寫宣傳,勸告世人引以為戒。
  城隍社令,江河土神,人都錯稱為菩薩,甚至殺生設祭,也叫作獻佛。噫!這些微小鬼神,濫加以佛菩薩之號,則朽木也可指為旃檀。一些歷史著作中,也都稱西域有神,他的名字叫佛,如此則佛反降為神了!正眼未開,到了如此地步。
  補充:神佛不分,是世俗通病。佛菩薩在中國都成了神的代名詞,而其本義反而漸漸消失。那麼視信佛為世俗迷信,也在所難免了。「佛」乃「覺悟」之意,使人從不覺到覺悟,所以佛教應當就是佛陀的教育,並無宗教上的崇拜之意。「菩薩」是自覺覺人,捨己為人,應當是有高度思想覺悟的人,凡達到這個條件的人,即可稱為菩薩。所以佛教是智信,並非迷信。信佛是對宇宙人生真理的追求,是一件極其崇高偉大的事,並無一點迷信含義。
 
勸宴客者
 
  (以下說酒宴不宜殺生)
  世人都厭惡吃虧,但人人卻做吃虧的事;世人都害怕墮落,但處處卻種墮落的因。為人之子,對於自己父母無故所罵的話:「你是豬狗,你是畜牲。」一定會變色不樂,恨父母侮辱自己了。連豬狗異類的名字都生怕落到自己身上,那麼成為豬狗異類的事實則就是最恐懼的事了。單單到宴客時就殺鱉烹魚,屠雞殺鳧,使自己墮落三途苦報而不覺悟,難道不是只厭惡虛名,不害怕事實嗎?《楞嚴經》說:「因為人吃羊,人死後就變為羊,羊死後就變為人,這樣生生世世,互相吞殺。吃其他的眾生,也是這樣。惡業永遠延續,再也沒有了期。」佛不說假話,怎能不相信呢?因此,就應當知道,殺雞的人,得作雞的報應;殺狗的人,得變狗的報應。理所當然。可悲啊!以前連父母罵我是畜牲都不接受,今天終入他人口腹而成為事實;以前連父母罵我是畜牲都不接受,今天因貪一時歡笑,逞口腹之快而成為事實。這也不是太愚蠢了嗎!
  補充:世俗過年過節,把自己的歡樂建立在眾生的痛苦之上,只要自己仔細一想,於心何忍?假如彼此互換,那麼自己又將作何感想呢?雖然今天操刀之權在自己手裡,但將來操刀之權就在被殺者手裡。看看此時被殺者的痛苦,就要想想將來自己被殺的痛苦。如果因為一時口腹,因為一時歡笑,就使自己釀下無窮痛苦之因,這不是太愚蠢了嗎?所以能夠推辭的酒宴就一定要推辭,不能夠推辭的酒宴,也一定提醒、勸告不要殺生。能夠不辦的酒宴,就一定不辦。
 
夫殺羊妻
 
  (見《廣仁錄》)
  劉道原作蓬溪令,解除官職後,在秦氏家住了一宿,夢見一個婦女哭訴道:「我是秦的妻子,曾經因為打殺一妾,冥官罰我作羊。現在欄裡,明天就要被殺給您吃。我自己死不足惜,只因肚子裡有小羊了。如果因為我而死,那麼我的罪就更加重了!」劉到第二天早晨把此事告訴秦家,但羊已宰殺了。全家非常悲痛,把小羊放進母腹中,一起埋到土裡。
  古代捨衛國,有一個滿腹邪見的老人,名叫都提。一天,都提偶然外出,世尊到了他家,看見一頭白狗,在床上偷吃盤中之食。狗見佛來,下床便吠,佛說:「你在前世,慳吝小氣,不肯佈施,因此墮落變狗。」狗聽後發怒,躺在地上不食。都提回家見狀,也很生氣。前往佛陀住所,佛說:「狗是你的父親,你若不信,回家問狗,狗會指示你家埋有寶藏的地方。」都提慚愧恐懼,回家問狗,狗就跑到床下,用口足開土,大獲寶物。都提於是相信佛言,皈依三寶。(詳載《阿含經》)所以佛說一切有生命的動物,很多是自己前世的父母和六親眷屬。人生一世,即有一世父母。六親無始以來到今天,托生之數,滿一恆河沙,則有一恆河沙的父母六親;滿百千恆河沙,則有百千恆河沙的父母六親。難道可以隨意殺害嗎?即如秦氏之羊,當被殺時,全家都以為是羊罷了!丈夫不知因為殺妻而招待客人,兒子不知因為殺母而娛樂客人,奴婢不知殺主母而送往砧板熱鍋。等到四體瓜分,身首異處,才知道輾轉於砧板熱鍋之上的,就是曾經朝夕相處的親人啊!哀號於刀刃之間的,就是曾經養我育我的母親啊!口不能言,含怨就死的人,就是曾經辛苦一生,勤儉持家的主母啊!粉身碎骨,不可再生。假使秦氏一家戒殺,丈夫就能挽救自己的妻子,兒子就能挽救自己的母親,奴婢就能挽救自己的主母了。只為款待普通朋友,就殺害了自己的至親骨肉。那些宴客殺生的人,還能不以此為鑒嗎?
 
多殺變豬
 
  正德中,南京孝廉某某,家巨富,多殺生,常用三四頭豬宴客。一天晚上,夢見城隍神說:「你殺生太多,將會變豬。」某不以為然,過了半年,暴死。裝殮後,聽到棺中有聲,啟開一看,某已化為豬了。
  世間殺生,大約為宴客居多。為什麼不去想想:好朋好友,當他喝我的吃我的之時,就會稱兄道弟,視為莫逆之交。等到以後相遇時,只不過說一聲謝謝罷了。患難與共的,千中難得一二。而殺生所造三途之苦,已冥冥注定。誰見到閻羅殿上,可引某客來寬恕某人的罪過嗎?例如孝廉宴客,他難道不自誇豪俠多情?等到屍化為豬,丑聲外傳,此時還有什麼興致呢?
 
黑氣示災
 
  (朋友面述)
  玉峰許某,家富好客,飲食務求精美,殺生無數。順治乙酉,廚下忽然冒出一股如車輪形狀的黑氣,繞庭一周而消失。沒有多久,北兵攻陷城市,家中四十口盡斃。
  富家主婦主持飲食之事,是最大的怨業集中之處。才一丈左右的地方,但眾生哀號望救在這裡,母離子散在這裡,剖腹抽腸、挖心拔肺在這裡。長此下去,就會看見怨氣充塞,怒鬼悲啼,愁聲徹夜。有的現形為無頭,有的現形為血身,有的現形為閉目突目,有的現形為搖頭鼓翅,有的作咯咯噴血之聲,有的作啾啾忍痛之聲,有的作唧唧受苦之聲,莫不切齒捶胸,磨牙甩尾,都想尋找怨家報仇才甘心。因此,天地神靈,往來神鬼,把這些殺生者記載在惡簿,生遭九橫1,死墮三途,誰也不能挽救。如此看來,主持飲食之事難道不是最大的怨業集中處嗎?好客的人,千萬不要重蹈覆轍。
  註:11.人橫死的九種原因,即不該吃飯的時間吃飯、飲食無節制、食不習食之食、食未消化又食、強行控制大小便、不持戒、近惡知識、入裡不時、可避不避。2.人有九種的橫死,即得病無醫、王法誅戮、非人奪精氣、火焚、水溺、惡獸啖、墮崖、毒藥咒咀、飢渴所困。
 
勸聘師教子的人
 
  愛子是人的天性,但人卻不知愛的方法。例如聘請老師教育兒子,本來希望他成名,躋身於士大夫之中。可因為招待老師的緣故,往往殺鱉烹魚,割雞煮蟹。假使一年傷千命,十年就害萬命,積累一久,子弟即使有大福報,也盡已削去了,何況那些福力本不深厚的呢?如果認為招待不周,伙食不好,就可以把殺生的錢轉為學費,升高老師的聘金,使為師者,常欣然教育。致於買酒買肉,自然會諒解。如此下去則子弟的福基壽命,就在冥冥中一天天增加了。何必傷殺物命,一起墮落三途呢?
 
 
 
聘師打鳥,禍害兒子
 
  (見《廣仁錄》)
  常熟有人擅長打鳥銃,所殺無數。四十歲時,生下一個兒子,頭面端正,非常疼愛,就懺悔不再打鳥。兒子長大讀書,因為招待老師,又開始打鳥。一年多時間,兒子患痘病,滿身發紫泡,皮肉焦爛,毛孔冒出鐵珠,死得很慘。
  鐵珠從何而來,難道不是一切唯心造嗎?
 
 
烹羊禍子
 
  (見《續筆乘》)
  徽州方尚賢,家巨富,二子各請一師。幼子是寵姬所生,非常疼愛,故厚待他的老師。老師姓田,愛吃羊肉。尚賢每天都用羊招待他,經常有三四頭羊存在欄裡,選擇肥的宰殺。康熙丙午,幼子頸上發疽,哀號半月,都不好。尚賢每天請醫治療、祈禱。一天,他的兒子忽作羊叫而死。
  方既然受報應,田的報應也在所難免。
 
 
 
勸塾師
 
  當塾師的人固然艱難,但招待塾師的家庭更加艱難。早晚飯菜,精心烹調;出門在外,奴婢隨從。甚至父母的供奉,反多缺略,而塾師的飯桌上不會無魚。今天的人不想想持家的艱難,所以一旦聘為塾師,就認為人家理所當然應當供奉我,稍不如意,臉色就很不好看,而學生的學業,反而置之度外。敬告同心善士,人非禽獸,不僅僅是吃喝拉撒。要多在修行上用功,不要在口味上用功。倘使學生實在頑劣,不可教育,那麼就要在課外多講講福善禍淫的道理,諄諄勸勉,使主家得到一個培植元氣的後代,這就是塾師的大功德了。至於口腹之奉,自有定限。如果享受已盡,命也隨亡。譬如有錢一千,每天用百文,可延續十天用。若倍增數,必倍減。因此,應當知道,粗茶淡飯,即能延年益壽;山珍海味,就會墮落三途。真心地用戒殺的道理勸勉東家,那麼東家父兄子弟都會因我所說而積德了。這才不白白地吃閒飯啊!
 
惜福延壽
 
  (見《因果目擊編》)
  福建曹舜聰,在汀州鄭氏家任教,嚴持十齋,凡鮮雞蝦蟹之類,一切摒除,生怕主家為自己而烹殺。席中若擺有醃臘菜餚,就盡歡而退。順治丙申,患腹疾,僵冷三晝夜,全家號哭,後事已經全部準備好。忽然甦醒,告訴妻子說:「我應當在甲申初夏被流寇所斬,因為任教以來,誠心愛物,主家未曾特意殺害一命,所以延壽十二年,並且免除橫死。又因在庚寅夏勸人刻《金剛經》三頁,又延壽三年,到現在還有陽壽二年。」果然過了兩年才去世。
  崇川一位朋友,性慈戒殺,只是不能持齋,故鮮雞魚蟹之類,生平嚴戒。親友招待他,席間只擺醃品。即使到了好殺的家庭,也從來沒有一物為自己而烹殺。一切仁人君子,若能倣傚這位朋友,天下就永遠沒有殺生之苦了。
 
貪吃狗肉喪命
 
  (雲間人共述)
  松郡郭止一,三十六歲,頂替何姓教書。康熙十四年,在某氏家任教。主人因為郭愛吃狗肉,經常進奉。一天,郭指著主人家的黃狗說:「此狗腿很肥,不知是否可以為我烹殺?」主人依從了他。過了幾天,郭忽然昏死。被抓到本郡城隍廟,黃狗已經先到。神說:「何某!你為什麼唆使主人殺狗?」郭狡辯說:「我姓郭,不姓何。」神怒責鬼卒誤拘,郭就甦醒了。醒後自誇能辯。沒多久,何姓死去,第二天忽然甦醒說:「郭某誣陷我殺狗,我爭辯自己不食牛狗,狗也說音聲不像,放我暫還,等候郭到同審,但我壽命將盡,不能再生。」處理家事後就死去了。這天晚上,郭的鄰居路遇鬼卒拘郭而去,入城到家一探尋,已聽到郭家有哭聲了。
  招待老師的肉食,雖然是主家所殺,但是因為我而殺,自然不得不分擔責任。假使老師把責任推卸給主家,主家又把責任推卸給老師,那麼物類就只能默默受冤,無所控告了。
 






  
             嗡嘛呢 唄咩吽        
頂部
Jill (彌陀山莊)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UID 2
精華 48
積分 25364
帖子 1560
積分 1687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8-10-19
 
發表於 2008-11-23 14:39  資料  短消息  加為好友 
萬善先資集卷二

 
萬善先資集卷二
 
因果勸下
 
勸求功名者
 
  (以下說求福不宜殺生)
  世上讀書作文的人,早起晚睡,廢寢忘食,一心只為求取功名。父親告誡兒子,老師勉勵學生,抓緊一分一秒,一心只為求取功名。可是,那些年紀輕輕的少年,常常金榜題名,而博古通今的老儒,往往懷才不遇。如此看來,榮枯得失難道不是由上天主宰嗎?既然由天主宰,那麼合乎天心天必定護佑,違背天心天必定鄙棄。戒殺這件事,文人常常認為可以慢慢來,不要急,認為這件事只不過是佛氏之教罷了。可悲可歎啊!難道只有佛氏好生,我們讀書人單單好殺嗎?在歷史上,程明道 1做上元縣簿時,看見鄉人多用膠竿取鳥,命令把所有的膠竿全部折斷,然後下令禁止打鳥的事(出宋史)。呂原明得到程氏正傳,但他家多世奉佛戒殺放生。做郡守時,官署中貯存很多筍乾、鰒魚乾,以代替水陸生命(見聖學宗傳)。他們確實認識到了好生惡死是天心所在,不可違背。人能以天地之心為心,那麼福祿就會跟隨他了。
  註:1程顥(hao浩)(1032─1085)北宋河南人,理學的奠基人,明道學案的代表。他早年奉父命,從周敦頤問學,受其熏陶,立志於孔、孟之道,泛覽諸家,出入釋老,「返求諸六經而後得之」,形成了為人師表與治學的獨特風格。中期宋學教育,多是師友後進相聚,自由討論,奉程顥為師的人用「春風和氣」四個字稱讚他。他在洛陽與邵雍、張載等人往復論學,又與他的弟弟程頤長期在洛陽講學,故他們的學說被稱為「洛學」,二程成為洛學的兩大宗師。程顥從自身的實際生活體驗出發去尋覓人生的真諦,他的學說對後來的陸王心學影響很大。程頤稱為伊川先生,為人嚴毅剛直,擔任哲宗侍講,議論褒貶,無所顧忌,因觸怒權貴而遭貶逐。對學生要求嚴格。有一次,他瞑目靜坐,恰值楊時、游酢(zuo坐)往見,侍立良久,辭出時,門外雪深逾尺。這就是「程門立雪」的典故。
 
愛吃蛤蜊,應考失敗
 
  (見《龍舒淨土文》)
  宋初,鎮江邵彪,夢至冥府,冥主問他說:「你知道自己考試失敗的原故嗎?」他回答說:「不知。」鬼卒就帶邵彪到一個地方,看見一隻鐵鍋裡面煮的蛤蜊1,都喊邵彪的名字。邵彪恐懼,合掌念阿彌陀佛,蛤蜊都變成黃雀飛去。從此以後,邵彪就不再殺生,官至安撫使。
  科名的事,雖然是上天所賜,可如果有冤敵相阻,鬼神也無可奈何。想要走青雲路,怎能不考慮這個問題呢?
  註:1蛤蜊(?eli隔離),軟體動物,長約三厘米,殼卵圓形,淡褐色,邊緣紫色。常生活在淺海底。
  補充:既然邵彪在恐懼之際,還能合掌念阿彌陀佛,則知道邵彪善根深厚,知錯就改,他後來官至安撫使,就理所當然了。平常人則不能作此僥倖之想。
 
帝君示夢
 
  (見《護生篇》)
  明朝末年,四川讀書人劉道貞家裡來客,想殺一隻雞,忽然不見了,客人坐了很長時間,想去殺一隻鴨,忽然又不見了。一搜索,看見雞鴨一起躲藏在暗處,鴨用頭推雞出,雞用頭推鴨出,相持不下,默不作聲。劉很受觸動,就寫了一篇戒殺文勸世。辛酉七月,他的朋友夢見到文昌殿,帝君揭開一張紙給他看說:「這是劉生的戒殺文,他已考中了。」醒來後告訴劉,劉不相信。榜發以後,果然應驗了朋友所說的話。
  禽獸和人類,體形雖然不同,但知覺實際是一樣的。看那些禽獸被捕捉的時候,驚走哀鳴,跳牆爬崖,和我們人類被捕殺的時候,父母彷徨苦悶,不知所措,妻子走投無路,尋死無門,相同還是不相同呢?看那些禽獸被殺害的時候,割殺一支雞,其他的雞就哀啼;屠宰一頭豬,其他的豬就不食,和我們人類被搶劫掠奪,戰亂燒殺的時候,眼見父母傷殘,妻子解體,相同還是不相同呢?看那些禽獸被宰割的時候,有的五臟已經剖開,但口裡還在吐氣,有的咽喉已經砍斷,但眼睛還沒有閉上,和我們人類臨死斷氣的時候,痛苦萬狀,點頭久視,相同還是不相同呢?看了雞鴨相互推諉的故事,我們就應當刻骨銘心了。
 
救物同登
 
  (見《廣慈編》)
  會稽陶石樑和張芝亭路過大善寺,放了幾萬尾鱔魚。這年秋天,陶夢見一位神對他說:「你本來不能考中,因為放生的功德,所以就能考中了。」榜發後果然得中,陶說:「事情是和芝亭一起完成的,怎麼能把功勞歸結於我一個人呢!」幾天後,南京錄取的通知來了,張也考中了。
  近來出現一種陋習,凡有人去應考,親友必合資祈禱,所殺無數,名為保福,實為造罪,高明的人深惡痛絕。
 
勸求子的人
 
  富家無子,不惜重金娶妻納妾,不惜重金買藥醫治。可是,求子的心愈加迫切,得子的希望就愈加渺茫。為什麼呢?因為三界中的定業,如果不積大德大善就不能挽回。古來無子的人,往往因一念覺悟,勇猛修德,因而連生貴子的,數不勝數。求子不得法,只是怨天尤人,致使宗族失傳,也太糊塗了啊!
 
放生得子
 
  (見《廣仁錄》)
  元朝時有一個富商求子,聽說太岳真人可以召來神仙判事,非常靈驗,就前往拜見,告訴他:「你前生殺業多,使物類絕種,故得此報。今放滿八百萬生靈,才可贖罪。若誤傷一蟲,必須再放百個生命才能准數。想要挽回命運,這是最重要的事。」商人即立誓戒殺捐資放生。沒有多久,就得到一個兒子,後來以孝廉出仕當官了。
  《華嚴經》說:「殺業的報應,能使眾生墮落三途。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是多病,二是短命。」富商前生殺業很多,但現前報應只不過無子罷了,可以推測他已經受了三途的正報1,現在再受無子的余報。否則,就是宿世福力深厚,先受無子的華報2,再受三途的果報。今天能懺悔過去惡業,回心向善,自然應當免禍獲福了。
  註:1即三惡道的果報。正報又名正果,指眾生的身體,因眾生的身體是依過去的業因而召感得來的果報正體。分為正報和依報。依報又名依果,即眾生依之而住的果報,如國土大地房屋器具等。
  2華者喻也。又假之義也。如人為獲果實而植樹,正得其果實,兼可得華,華即華報也。如此眾生植善惡之業因,正報其業因之結果曰果報。又稱實報正報。附隨其實報正報而得之假果名華報。例如不殺之因,遠感涅槃之果,謂之實報,因之而得長壽,是即華報也。智度論十一說:「如人求蔭故種樹,求華或求果故種樹,佈施求報亦復如是。今世後世樂如求蔭,聲聞辟支佛道如華,成佛如果。」往生要集上末說:「應知念佛修善為業因,往生極樂為華報,證大菩提為果報,利益眾生為本懷。」
 
不吃牛肉,救子一命
 
  (見《感應圖說》)
  杭州吳恆初愛吃牛肉,連喪子女,又遇上一個兒子患痘病,醫禱無效。吳忽然夢到陰司,有人控告吳殺牛,吳與之爭辯激烈。冥主喊群牛嗅吳週身,牛無話可說。吳自供吃牛肉但從不殺牛,並且發誓永不再吃。冥主告諭群牛並把吳送回。吳出來看見一樓閣,閣上有人喊自己的名字,吳抬頭一看,忽然拋下一物,說還給你。仔細一看,是自己的兒子。然後就醒來了,兒子的病馬上就好了。
  吃牛肉使自己連喪子女,那麼殺牛的後果就可想而知了。
 
戒吃牛肉,即得貴子
 
  (見《護生錄》)
  京師翟節,五十歲了,還沒有兒子,敬繪觀音大士像,誠懇祈禱。妻子懷孕,夢見白衣女子抱送一兒,妻子正想要抱,牛橫在中間隔斷了,得不到。生下兒子後,滿月就死了,翟又虔誠祈禱。有人告訴他說:「你愛吃牛肉,難道不是此事才使你無子嗎?」翟節悚然覺悟,全家戒食牛肉。沒有多久,又夢見白衣女送子,抱到了妻子手裡。後來果然長大成人。
  這就是觀音菩薩現婦女身而為說法啊!
 
 
 
 
 
吃鱉速斃
 
  (袁午葵述)
  明朝末年,杭州有個叫潘德齋的,年老無後,偶然看見一本書上說:「食鱉可以生子。」於是就買鱉貯存,用小鱔飼養,天天烹割。這樣過了一年多時間,全身都生腫毒,毒有數口,宛如甲魚之嘴,痛入骨髓。沒有多久就死了,於是斷後。
  有邪見的人,說話害人一時,著書害人百世。這件事正是一個見證。因此,著書立說,即使是善人君子,也不可不慎重,何況其他人呢?
  說儒言以謗佛法,傳醫方而殺生命。更有刻佛書善書,卻沒有正知正見,自作盲論瞎說,比比皆是。哪裡知道自心大作惡業,仍然會依照因果而墮落啊?
  補充:心外無法,不管是善業還是惡業,都是唯心而造。著書立說,雖然是意識領域上的事,所作邪說,自身也許並未實踐,但因為書籍傳播很廣,而且代代流傳,所以其所造惡業就無量無邊了。原以為著書可以流芳百世,其結果謬種流傳,竟然遺臭萬年。
 
 
 
 
勸避難人
 
  戰亂之際,世人避處深山曠野,顛沛流離。望旌旗,則母離子散;聞金鼓,則膽落魂飛。如此流離失所,雖然是國家定數,但也是自心惡業所感招。慈受禪師偈說:「世上多殺生,才有刀兵劫。殺生必抵命,欠財必還債。離散你妻子,曾破他巢穴。報應各相當,洗耳聽佛說。」由此看來,無論殺身亡家,都是前業所定。就是傷一指,失一針,以至於一瞬間的恐怖,都有前因。普告世人,一旦遇上刀兵戰火,就應當回心轉意,好好思考:「我還沒有被抓時,尚且如此恐怖。那麼物類被抓之時,恐怖更當如何?骨肉還沒有分散時,尚且如此淒慘。那麼物類分散之時,淒慘更當如何?四體還沒有被宰割時,尚且如此悲苦。那麼物類被宰割時,悲苦更當如何?因此,過去殺業,必念佛超薦,未來殺業,當直下斬除。如此用心,則來世必生太平年代,必不生危亂之時。即使生到危亂之時,也必不生到戰火之地。這難道不是避難的最上策嗎?爬山涉水,不是萬全之計。古德說:「世上欲無刀兵劫,須是眾生不食肉。」
  補充:《三國演義》一開頭就說:「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就說明天下戰亂是難免的,由亂世到治世,再由治世到亂世,眾生常在痛苦中徘徊。難道我們就沒有永久的和平和幸福嗎?回答是肯定的。它來自哪裡?來自我們的心中。內心平和,不起殺心。這就是永久的和平之方。人類沒有認識這一點,以強凌弱,以眾生之肉來充自己之腹,視為當然,這是引發戰爭的根本原因。所以,人類沒有永久的和平。謀求永久的和平就從戒除殺生開始。
 
刀兵償報
 
  宋徽宗時,外敵入侵,所到之處,燒殺搶掠。安陽鎮受禍最慘。當時有一位僧人,能在定中觀察前因後果。眾人拜見他詢問此事。僧人進入定中,知道了原委。就說:「此鄉所造殺業,慘於他處,故受報也慘於他處。但業報還未盡,怨敵一來,他們就不得安寧了。」後來連年兵火,人民屢遭屠戮,果然沒有一人遺漏。
  人見漁翁撒網,忽得大魚,必定鼓掌稱快。不知道此時又增加一怨敵了。悲憐救解都來不及,為何反而稱讚羨慕呢?稱讚就是讚歎殺,羨慕就是隨喜殺。慧眼一看,都是刀兵種子啊!
 
龍子救難
 
  巢江水暴漲,不久江中有巨魚,重萬斤,三日死,全郡人搶食。只有一個老婆婆不食,忽然遇到一位老人告訴她說:「這是我的兒子,不幸遇難,唯有您憐憫,我會好好報答您。如果東門石龜眼睛變紅,您就趕快出城,城就要陷落了。」老婆婆因此每天前往看龜,有個小孩很驚奇,老婆婆就把實情告訴了他,小孩想戲弄老人,偷偷用紅色塗抹龜目,老人一見,急忙出城,遇到一個青衣童子說:「我是龍子。」帶老人登山,城果然陷落為湖。
  佛陀在世時,有一位大臣,看相的人判定他一定被殺死,他就非常警惕戒備,日夜以兵自衛,以至於帶劍睡臥。有一天,大臣請佛在早晨赴齋,佛不接受,告訴國王說:「此臣今夜必死。」這天晚上,有四個臣子,在大臣家防守。妻子看見丈夫熟睡,就代替他拿劍。沒有多久,妻就睡去,落下的劍砍斷了大臣的頭。國王聽說大臣死了,懷疑四臣與婦私通,就砍斷了他們的右手。阿難問佛何因,佛說:「這個人前世是牧羊兒,他的妻子是白母羊,四臣都是盜賊,看見小兒牧羊,同舉右手,指著白羊對牧童說:『殺了它給我們吃。』牧童哭著聽從了他們話。因此,今天輾轉酬報。」(詳載《雜譬喻經》上卷)以上童子用紅色塗抹龜目,本想戲弄老人,實際上也是老人福力所感召,因緣會遇,自然而然,不可勉強。
  補充:誠實的人不用怕受欺騙,不誠實的人騙人實際上就是騙自己。世俗認為老實人吃虧,這是眼光短淺的表現。真正老實的人永遠也不會吃虧的,那些狡猾的人自以為得逞一時,那知「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最後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正是所謂機關算盡太聰明,反送了卿卿性命。
 
勸食牛狗的人
 
  (以下說個人生活不宜殺生)
  勸人戒食牛狗,不如勸人戒殺牛狗,勸屠戶戒殺牛狗,不如勸官長禁殺牛狗。為什麼呢?勸人莫食,雖然有的表面上聽從,但一擺到桌上,誰能自制?因此,勸人戒食,不如勸人戒殺。屠戶能夠勸改的,十中難有一個。如果不借官長威嚴,以嚴刑警戒,即使每天進屠門勸解,最終還是無益。怎能比得上政府號令嚴明,群凶藏刀呢?何況禁屠一事,貧儒也能得到官長的幫助。等到禁榜高懸,再嚴行糾察,奉為成規,雖不勸人戒,自然無牛狗可食了。可惜啊!當官之人,凡名利所在,就爭先恐後,不知疲倦,遇到這樣的事,就閉口捲舌了。
 
命終酬業
 
  (出《顏氏家訓》)
  齊貴人奉朝請1,本性奢侈淫蕩而偏愛吃牛狗,食必特殺。三十多歲時,有一天,看見大牛忽至,遍體痛如刀割,嗥叫發狂而死。
  物類有功的,莫如牛狗,殺食最損陰德的,也莫如牛狗,世人必定要沾上它的口味,為什麼呢?
  註:1古代諸侯春季朝見天子叫朝,秋季朝見叫請。漢代對退職大臣、將軍及皇室、外戚,多給以奉朝請名義,使得參加朝會。晉代以奉軍、駙馬、騎三都尉奉朝請。南朝為安置閒散官員,奉朝請一度增至六百餘人。隋初罷奉朝請,另設置朝請大夫、朝請郎,為文散官。
 
戒牛得魁
 
  (出《廣慈會要》)
  金陵朱之蕃,未考取時,夢見神說:「今年狀元應當是鎮江徐希孟,因與一女子私奔,除名,依次應當輪到你,但徐家三代不食牛,你父子未戒,如果能悔過,還來得及。」醒後告訴父親,父親不信。這天晚上,父親也做了同樣一個夢,大驚失色,誓不再食。當年果然大魁天下,徐只獲得二甲第三。
  有人說,牛是祭神之物,只有大福的人才能享受,從這件事來看,就應當閉口不吃了。
 
 
 
夜鬼坐船
 
  (出《觀感錄》)
  無錫書史王某,順治丁酉因為錢糧問題,被捕死在北都監獄。康熙二年四月,蘇州金太傅的兒子漢光,自京歸家,他的船經過張家灣,有人在岸上呼號:「我是無錫王某,請求搭我回去。」漢光答應,但從船上看不到王來,船一出發,又像原來一樣呼號。漢光責問他。王就把實情告訴他說:「我是怨鬼,船離岸遠,故難登船。」船中人都很震驚。鬼說:「沒有妨礙,我坐到船的角落就行了。」船靠近岸,似乎有人跳進來,剛行不久,鬼又叫起來,問他是什麼緣故,鬼說:「遺失一個小袋子在岸上,裡面有錢糧數目,歸家質對,要以此為根據,請停船讓我取來。」漢光依從了他。已經走了三天,快要天黑時,鬼說:「暫請停下來,這個地方普齋,我要去一去。」漢光問:「什麼叫普齋?」鬼說:「就是世俗所說的施食。」去了一會就又回來了,說:「觀世音菩薩主壇,我吃不到飯。我生前喜食牛肉,因為菩薩臨壇,凡嗜好牛肉的人,都不得食。」當時漢光正喝醉了,聽到他這樣說,拍案驚呼說:「天下有這樣的奇事嗎?我平素也喜歡吃牛肉,現在就應當引以為鑒了!」過了一會,鬼大哭起來,問他,說:「天上戒壇菩薩到,我不能在此了。」漢光說:「你怎麼回去呢?」鬼說:「要等其他的船了。」漢光停船,鬼就悄悄地離開了。漢光戒牛肉的話,剛從口裡說出來,而戒壇的神就已經到了。可見舉心
動念,天地都知。記過記功,一絲一毫不會有差錯。
  施食法會,普濟人天眾生,上到天龍八部,下到地獄鬼畜,都在所施之內,哪有菩薩主壇,嗜牛肉的人不施與的呢?王鬼不能得食,只是自己的業障所阻礙罷了!餓鬼長年累月,聽不到水漿的名字,即使行走在水上,在他的眼中也只是看到膿血,難道不是業力所引發的嗎?從前目連尊者,以天眼觀察世間,看見亡母在餓鬼中,就把一缽飯送給她。他的母親左手持缽,右手取食,食未到口,變成火炭。目連大哭,向佛求救。佛說:「你的母親罪重,不是你一人之力所能辦挽救的。你的孝心雖然感動天地,天地鬼神也沒有辦法。必須借十方僧眾威神之力,才得解脫。目連於是大興佛事,供養僧眾,他的母親就在當天脫離餓鬼痛苦。(詳盂蘭盆經)從這裡可以看出,王鬼不能得食,難道不是自業所招嗎?有人說:「既然如此,那麼世間施食,也大多沒用了。」回答說:「眾生與佛的關係,分有緣無緣二種。有緣的人,就能沾惠;不能沾惠,只是偶然無緣的人罷了!怎能一概而論呢?」(有信心,便是有緣;無信心,就無緣了。豈可不早發信心呢?)
 
 
戲弄菩薩,速招禍殃
 
  (出《現果隨錄》)
  麻城有兩個孝廉,一個信佛,一個謗佛。一起在地藏殿讀書,有一個人送狗肉來了,信佛的人趕他走,不准他進殿,並且倉皇避於門外。謗佛的人說:「我信奉儒教,不知什麼佛老。」就收肉進殿,夾肉戲獻菩薩。剛剛舉起筷子,感到空中有人推他,倒在地上就死了。一會兒,門外孝廉也死了。看見謗佛的人受盡百刑,頸陷火枷,遍體燒爛。冥王對信佛的人說:「你有信仰誠心,不應到此,叫你來的目的,是想要你看看他受苦的情形,傳告世人罷了。」於是又回陽活過來了。
  地藏菩薩曾經發了大誓願: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世尊在忉利天宮說法,稱讚他說:「假使十方諸佛,讚揚您的功德,經千萬劫都不能說盡。」又說:「若有天人,享天福盡,五衰相現1,當墮惡趣,看見地藏菩薩形像,志心瞻禮,這些天神就會轉增天福。」又說:「若有眾生,專誠供養,終身不退,未來世中,常在諸天受樂,天福縱盡,下生人間,還是帝王」(詳載《地藏菩薩本願經》)可歎啊!大士有如此不可思議的神力,名聞河沙世界,威震萬億諸天,一切眾生聞名見形,都會獲得殊勝的福報。一個娑婆世界的愚蠢凡夫,僅有那麼一點點知見,就妄加譏毀,真如螢光敵日,蠅翼障天,也太不自量了。
  註:1天人將死時有五種衰相現前,即一、頭上花萎,就是頭上所帶的花冠漸漸枯萎;二、衣裳垢膩,就是無縫的天衣生出污垢來;三、身體臭穢,就是天人身上的光明不但消失,而且散發出很多臭的氣味來;四、腋下汗出,就是兩腋之下流出很多的臭汗;五、不樂本座,就是以上種種不好的衰相出現之後,天人便對自己的寶座生出不樂的感受,天女眷屬也厭離他們而走開。
  補充:有人或許會有疑惑,既然菩薩發大願,要救度一切罪苦眾生,為何反要把人打入地獄呢?這是不懂一切業障「唯心所現」的道理。此人被推入地獄受苦,是他自己的業障所招來的。地藏菩薩有如此大功德,如此威神力,聞名見形,恭敬讚歎,當然就獲福無量。反之,當然就會罪過無量。一個同樣的道理,從正面是這樣,從反面又是那樣。所以,毀佛者下地獄,並非佛菩薩把他推入地獄,而是他自己的噁心把自己推入地獄。佛菩薩大慈大悲,毀佛當然就是大惡大奸,哪有不下地獄的可能呢?
 
勸勿烹蟹
 
  人一聽說地獄之苦,都以為渺茫難信,不知世人烹蟹就是沸湯大獄景像,只是習以為常沒有覺察罷了。當柴火一燒,鍋中發熱,此時群蟹,恐怖驚惶,全身煩悶。接著更熱,就繞鍋循行,都想爬出。接著大熱,就互相踐踏,神識昏迷。此時,浮在水上大痛難忍,沉在水下大痛難忍,擠壓不動大痛難忍。沒有多久,鍋中沸水繞身湧注。注目,則如熱釘烙眼;注背,則如沸鐵澆身。如此受苦無量,然後含冤命盡,全身發赤。痛苦啊!眾生只不過為了瞬息間的美味,就造下如此無邊業障。假使諸佛菩薩,用天眼來看,那麼此人與蟹從無量劫來,曾經互為父母兄弟六親,只因為改頭換面,不再相識,因此互相造業,互相殺害,以至於互相報怨,永無終止。普勸一切眾生要發慈悲心,先實行忠恕1之道,彼此體諒,貪婪就化為慈悲了。
  註:1《論語》裡仁:「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孔子的學問,就在於忠恕二字)忠即是做人竭心盡力,自利利他,自覺覺他。恕即是推已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蟹山受報
 
  (出《南陽廣記》)
  湖州醫,沙助教1,母親嗜愛吃蟹,所殺無數。紹興十七年,母親患惡疾而死。後來她的幾歲孫子,看見她站在門外,遍體流血,對孫子說:「我因平生殺蟹,現在蟹山受報,趕緊告訴你的父親,作福超薦我。」說完就不見了。
  醃蟹之家,把活生生的螃蟹腹部下面的甲殼剔去,粗暴地把姜鹽塞進去,痛苦真不可形容。蟹山的苦報,是業力所感招。從蟹橫行爬走來看,可以推測他宿生必走邪路,不走菩提正路。被繩子捆綁,可以推測他宿生必被愛慾迷惑,不能解脫纏縛。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註:1助教,官名。晉武帝咸寧四年設。幫助國子祭酒、博士教授生徒。唐時國子學、太學、廣文館、四門學皆有助教。明清僅國子監有助教。
 
勸勿食蛙
 
  捕蛙的人大約都是漁船上的無賴,勸他們戒殺,自然不會接受。但美味很多,數到青蛙時,已是劣等。吃的人少了,捕的人自然就稀了。
 
蛙訴商冤
 
  (見《現果錄》)
  蘇州同知1王某,在句容,忽見一群青蛙在面前跳躍,王對它們說:「果然有冤情,請告訴我在什麼地方。」青蛙們就彙集到一個地方,王命令手下人挖掘,獲得一具死屍,口裡塞著一根鞭子,鞭子的柄上有腳夫的名字。到丹陽,一詢問就抓獲了兇手。原來是一位商人買蛙放生,清晨被腳夫害死。立即判決抵命。吳人因此稱呼同知王某為「田雞王」。
  青蛙被殺,受八種小地獄之苦;人殺青蛙,作八種小地獄之因。如蛙被殺時,先斬下它的頭,這是第一斷頭小獄。已經斷頭後,接著剝去它的皮,這是第二剝皮小獄。扯去它的四爪,這是第三落足小獄。拔肺抽腸,這是第四挖腹小獄。熱鍋煎熬,這是第五沸油小獄。調和五味,這是第六鹹糟小獄。齒嚼牙磨,這是第七磕石小獄。流入腸胃,這是第八糞尿小獄。殺蛙去賣的人,前四種獄因,是自作,後四種獄因,是教他作。買蛙吃的人,後四種獄因是自作,前四種獄因是教他作。殺蛙自食的人,八種獄因,都是自作。若不殺不食,隨從倡和的人,八種獄因,都是教他作。人能如此想想,才知道視聽言語之間,無不是罪垢,居於娑婆世界,難得一清淨之身。
  註:1官名。宋時樞密院有知院事官,以同知院為副;有知閤門事官,以同知閤門事為副。又府州軍的副貳有同知府事、同知州軍事。元明沿用。清代府、州以及鹽運使設同知,府同知即以同知為官稱,州同知稱州同,鹽同知稱運同。
  補充:青蛙在今天也稱為益蟲,為農民的朋友,政府三令五申禁捕青蛙,可就是有那麼一些無知小人,利令智昏,想盡千方百計捕食青蛙,賓館酒店的餐桌上也經常有青蛙。人們明明知道青蛙不可捕,不可食,可是一旦擺上餐桌也置若罔聞了。有一次,我與一些老領導一起吃飯,見有一位離休領導一生不食青蛙。不食青蛙,是很多人生來就有的習慣,可見人類並沒有天良喪盡。仔細體味一下,青蛙並非什麼佳餚,山珍海素那麼多,何必去吃一隻小小的青蛙呢?若青蛙也能吃,蒼蠅飛蛾也能吃了。
 
勸求壽的人
 
  (以下說疾病不宜殺生)
  人既然貪生怕死,就應當知道趨吉避凶。我與物類同稟天地之氣,我愛天所生,天也愛我生。我願物不死,物也願我不死。今人從少到壯,從壯到老,無時不在殺生。當人剛離母腹時,即稱慶而殺生。沒有多久滿月了,又殺生。沒有多久滿週歲了,又殺生。長大讀書,因為招待老師而殺生。接著議婚,因納吉而殺生,請期而殺生,成婚而殺生。兒子又生兒子,兒子的兒子又滿週歲,再讀書,再議婚,輾轉無不是殺生。有女的家,女出嫁而殺生。信邪的人,祀神靈而殺生。好客的人,宴賓客而殺生。多病的人,貪口味的人,為口腹而殺生。加上步履殺,樹藝1殺,隨喜殺,讚歎殺,積累一生,被我殺的生命不會小於百千萬數。如此來求長壽,可以嗎?普勸世人,想要延年益壽,先持殺戒,殺戒既持,長壽就必可求了。
  註:1種植。《孟子》滕文公上:「後稷教民稼穡,樹藝五穀。」註:「樹,種;藝,植也。」《漢書》食貨志下:「城郭中宅不樹藝者為不毛,出三夫之布。」註:「樹藝,謂種植果木及菜蔬。」
  補充:戒殺放生,延長了別人的壽命,自然就會延長自己的壽命。殺害生命,縮短了別人了壽命,自然也就縮短了自己的壽命。從一世來看,是這樣;從無量劫來看,也是這樣。只不過,從一世來看,不夠明顯;從多世來看,才知不僅受短壽之報,而且所受痛苦無量無邊。人的疾病多從殺生而來,要想健康長壽,只有戒殺放生。
  世人愚癡,僅做違背自己意願的事反而不知。家生貴子,本來是一個新生命的開始,應當祝福他長命百歲,反而殺害生命,縮短骨肉的壽命,父母的愛心到哪裡去了?滿週歲了,應當醒悟讓一個人生存下來不容易,只有戒殺放生,才能使之今後健康成長,反而又大肆殺生,不顧自己兒子的前途,這樣的父母於心何忍?長大後,應當戒殺放生為之培福,成為國家和人民的有用之材,就更加不能濫殺無辜,以損後輩的福基。年已高壽,應知是修福所得,素酒祝壽還情有可原,為何又大擺宴席,所殺無數呢?作為後輩損害長輩的陰德,作為上輩又何曾以身作則呢?有人說,年紀多大了,就放多少條生命。此實為積德行善,延年益壽的借鑒!
 
救蟻延壽
 
  (見《經律異相》)
  一位比丘1修行得六神通2,一位沙彌3隨侍,比丘入定看見沙彌七日後會命盡,就叫他回家探親,告訴他八天後再來,想要他死在家裡。到第八天,沙彌又來了。比丘再入定觀察,才知道沙彌在回家路上,看見流水將進入蟻窩,急忙脫下袈裟擋住。因為這一善事,享壽到八十歲,後來又修成阿羅漢。
  經上說,人不殺生就會得到長壽的善報。從沙彌這件事情來看就應當更加相信了。
  註:1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稱,男的叫比丘,女的叫比丘尼。比丘含有三義,即一、乞士,就是一面向社會群眾乞化飲食,以資維持色身,一面又向慈悲的佛陀乞化法食,以資長養法身。二、破惡,此惡是指心中的種種煩惱而言,出家人修戒定慧三學,撲滅貪嗔癡等煩惱,以便達到了生脫死的目的。三、怖魔,六欲天的天魔希望一切的眾生皆為魔子魔孫,永遠受他的控制,可是出家的佛弟子目的卻在跳出三界,以解脫為期,大家都很認真修行,不為天魔外道所擾亂,於是魔宮震動,魔王怖畏起來,故謂之怖魔。
 2三乘聖者所得到的神通一共有六種,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
  3華譯息慈,即息惡和行慈的意思,又譯作勤策,即為大僧勤加策勵的對象。沙彌有三類:七至十三歲,名驅烏沙彌,謂其只能驅逐烏鳥。十四至十九歲,名應法沙彌,謂正合沙彌的地位。二十至七十歲,名名字沙彌,謂在此年齡內,本來應居比丘位,但以緣未及,故尚稱沙彌的名字。沙彌與沙彌尼,皆應受持十戒。
 
救魚免死
 
  (出《法苑珠林》)
  唐魏郡馬嘉運,貞觀六年春,忽見兩騎來迎接,就倒地而亡。前往拜見主人,是東海公,想要請他做記室1。馬推辭說自己知見淺陋。一定要他擔任,他就推舉文人陳子良代替。馬就甦醒了,陳暴亡。有一天,馬與他的朋友同行,向空中望去,顯出恐懼的樣子。朋友詢問,他說看見東海公的使者,要往益州抓人。說陳子良控告你,你本來難以免死。但你在蜀之日,看見池塘裡的魚將被取出,捐出數十匹絹救了它們的命,故得免死。後來嘉運以國子博士終。
  當時唐太宗在九成宮,聽到這件事,派侍郎岑文本調查,故得知詳情。
  註:1官名。東漢置,諸王三公及大將軍都設有記室令史,掌章表書記文檄。後代因之,或稱記室督、記室參軍等。元後廢。
 
戒殺延壽
 
  (見《竹窗三筆》)
  華亭趙素,到青浦,看見死了的僕人站在船上,驚奇地問他,他說:「在陰間做事,今天正在追取三人。一個是湖廣人,一個正是你所探之親。」第三個沒有說,趙已猜測到就是自己。到親戚家,已經聽到了哭聲。趙急忙回去,又遇上了亡僕,說:「您不用擔心,到晚上我不到就免死了。」趙問原故,僕人回答說:「在路上聽到有替您說話的人,說您全家戒殺。」等到晚上,果然沒有來,趙從此安然無恙。
  這就是所謂神靈保佑啊!
 
膳減齡增
 
  (見《感應篇圓說》)
  寺丞1蕭震,年少時夢見有人告訴他只有十八年壽命,跟從父親率軍赴蜀,蜀官認為主帥來臨,大擺宴席,震偶然走到廚房,看見捆來一頭牛,問是為何,有人說:「酒過三行,例進玉箸羹。做法是取來母牛,烙鐵鑽乳,凝固在筷子上作為食物。」震急忙告訴父親,索回食牌,宣佈永免此味。此年十七歲,又夢見神告訴他說:「你有陰德,不但可以免除夭折,而且將會健康高壽。」後來果然享年九十多歲。
  一塊肉既可以延壽,一塊肉也可以削壽。
  註:1官名。
 
勸醫生
 
  醫道之所以可貴,因為它有救死扶傷的功勞。然而藥能醫病,不能醫命。如果殺生做藥,不單單是使病人反增怨孽,將來自己苦報,也不能免。為什麼呢?貪生怕死,人與物相同。殺一命去救一命,仁者尚且不為,何況不只一命呢?又何況未必能救命呢?如果認為病入膏肓,不忍坐視不理,就應當以淨土法門勸告,使病人永離生死。這樣的救濟,功德不更大嗎?大抵人有疾病,則善言易聽,平時雖然憤憤排佛,到此瓦解冰消,乘機化導,這是第一良方。
  補充:因為醫生的職責是救死扶傷,所以才顯出醫生職業的偉大。然而救死扶傷當推廣到一切生命,這才是博愛,這才是真正的醫道。今天的醫生,從不認識生命的可貴,自私自利,一切動物都可入藥,已經不是以一命救一命了。甚至以成千上萬的螞蟻入藥,大肆宣傳可以延年益壽,真可為天良喪盡,不可救藥了。醫生的醫德也越來越差,不僅將物類視為塵土,而且將人命也視同兒戲。願有更多仁人君子出世,以挽轉世風日下的局面。
 
改書贖過
 
  (見《梁書》)
  陶宏景1,字通明,母霍氏,夢天神舉爐至家而生。宋末為諸王侍讀2,齊永明中脫下朝服掛在神武門,隱居句曲、華陽、洞天。與梁武帝有交情,常入山請教國家大事,時人稱為「山中宰相」。他的徒弟桓愷,得道飛昇後,有一天隱秘地出現他面前,說:「您所編撰的本草,用水蛭蚊虻做藥,功雖及人,但害物命,上帝因此就要責罰您了。」宏景懺悔,就用他藥代替,另著本草三卷,以贖過。並且到鄮(mao貿)縣阿育王塔前受五戒,曾夢佛授記,名勝力菩薩。臨終以袈裟覆體,安然脫化,年八十五,謚貞白先生。
  殺物救人,好像不失正道,但卻冒犯上天,要受懲罰,可畏啊!
  註:1陶宏景(456—536)南朝齊梁時期道教思想家、醫學家。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南京)人。
  2官名。職務是給帝王講學。唐開元三年置侍讀學士,後廢。宋太平興國中設翰林侍讀學士及翰林侍讀之官。元明因之。清翰林院、內閣,並有侍讀學士及侍讀。南北朝唐宋諸王屬官,有侍讀、侍講。
 
勸莫打蛇
 
  (以下說細行不宜殺生)
  世人都說蛇能害人,惟恐打不到。甚至有人說若不打死,必然貽患於後。這些人不去想想,打不死,尚且要報怨,如果打死,怨恨不是更深了嗎?世人無知,所見太小,只知今世,而不知來世。所以作此斷滅之想。要知道,蛇來害我必有宿因,若無宿因,決不害我,何必只想蛇會害我我就必殺它呢?即使蛇要害我,也不能殺。為什麼呢?蛇因前世之怨來害你,你若又殺它,則是前仇未報,又結新恨,你就成為它兩世的仇人了!世人怎能不想想呢?
  補充:害蛇者必被蛇害,這是經常發生的事。但這僅僅是從一世來看那些捉蛇為生的人。若從多世來看,蛇與人冤仇就比山還高,比海還深了。常見小孩打蛇,雖是小蛇,但一樣是生命,以強凌弱,其後不祥。
  蛇因毒心而得蛇報,我們人類應當吸取教訓。若我們以殺蛇為樂,則此心殘忍,當重蹈覆轍了。
 
焚蛇滅族
 
  (見《好生錄》)
  明方孝孺1的父親安置墓葬,夢見紅衣老人拜說:「您所選的墓地,正是我的住處,敬請寬限三天,等我的子孫遷盡後一定重謝。」說完,又再三叩頭。方父醒後不信,竟然派人挖掘,發現數百紅蛇,全部燒死。夜又夢見老人哭著說:「我已至誠哀懇,你為何使我八百子孫全部死在烈焰中呢?你既然滅了我族,我也要滅你族。」後來生下方孝孺,他的舌頭宛如蛇形,官至翰林學士,觸怒成祖,命斬十族,統計被殺的人,正如蛇數。
  佛說,子女以三種因緣出生,一是父母前世欠子女的錢,二是子女前世欠父母的錢,三是怨家來作子女(詳《十二因緣經》)。人只知道賭博飲酒的子女是怨家,不知道威權蓋世,禍延宗族的也是怨家。人只知道敗家辱親的子女是怨家,不知榮宗耀祖,血食千秋的也是怨家。世人爭奪財產,無非為子女划算罷了!想到後來結局,雖子女盈前,有何所用?一生拮据,白白地自尋痛苦。一生忙碌,徒為不肖子女而勞苦。世人每天都在顛倒中生活,每天都在造業中度過,生生世世沉溺苦海而不覺悟,太可怕了啊!
  註:1方孝孺(1357—1402)明浙江寧海人,字希直,又字希古,人稱正學先生。宋濂弟子。惠帝時任侍講學士。燕王(成祖)兵入京師(南京)後,他以不肯為成祖起草登極詔書,被殺,凡滅十族(九族及方的學生),死者達八百七十餘人。著有《遜志齋集》。
 
死蛇得度
 
  (出《竹窗隨筆》)
  姑蘇曹魯川女,嫁給文氏。有一條蛇追趕鴿子,家人殺死了它。幾天後,蛇附到曹魯川女兒身上講人話,說:「我從前守衛荊州,侯景1反判,追趕我,死於江邊,不知父母妻子現在怎樣?」魯川大驚,說:「侯景是六朝人,今天已經經歷陳、隋、唐、宋、元,到明朝了。」鬼才發覺自己已經死了很久了,說:「既然做了蛇,死了也沒有遺憾,只等你們禮誦《梁皇懺》2完畢,我就會走了。」禮懺完畢,索齋,施焰口一壇。第二天,女兒安穩如故。
  人在世間,循環生死,就如呼吸。一會入一胞胎,一會出一胞胎,一會又入又出,無窮無盡。生不知來,死不知去。懵懵懂懂,千生萬劫不知仍在輪迴。一會升天宮,一會墮地獄,一會做鬼,做畜生,做人,做仙,升而沉,沉而升,千生萬劫而不知。從前須達為佛建房,佛看著地上的蟻子,對須達說:「此蟻自毗婆屍佛出世已來,已經歷七佛,至今還墮落為蟻身。」(出《賢愚因緣經》)一佛出世都要很長很長時間,何況七佛呢?釋迦佛陀以後,再過一千七百二十萬五千多年,彌勒菩薩就會從兜率天宮降生(載《彌勒下生經》)。到那時,不知此蟻是否可以脫離蟻身?由此來看,此蛇自六朝至今,才脫蛇身,還不算遲啊!各位!如此情景還不求生淨土,永脫輪迴,與物類浪生浪死有什麼不同呢?
  註:1侯景(?—552年)南朝梁懷朔鎮人,字萬景。初為北朝魏爾朱榮將,後歸高歡。歡死,附梁封為河南王。後舉兵叛變,攻破建康。蕭衍(梁武帝)被圍於台城(宮城),餓死。景自立,稱漢帝,到處燒殺搶掠,長江下游地區遭受極大破壞,史稱「侯景之亂」。不久被梁將陳霸先王僧辯擊敗,逃亡時被部下殺死。
  2梁武帝為了亡後郗氏墮落蟒蛇身,乃作慈悲道場懺法十卷,請僧禮懺,以便超度,後世因名之為《梁皇懺》。
 
勸不要養金魚蟋蟀而取樂
 
  《正法念處經》云:「人命不久住,猶如拍手聲。妻子及財物,一切不相隨。唯有善惡業,常相與隨行,如鳥行空中,影隨常不離。」因此,可知金魚蟋蟀,雖可娛目取樂,但仔細一想,一點用處也沒有。唯有殺業,永遠常存。何苦為了兩隻眼睛,生生結怨,世世尋仇呢?
  補充:蟲魚等物應當回歸大自然,才能生存。人為取樂,把它們抓起來,任意玩弄,使之相鬥,互相殘殺,仁心何在?
  現在時興養寵物,國外更盛。如養狗、養貓等等,這種情形應當怎樣看待呢?所謂寵物,一定與主人有深厚的感情,不至於犯殺生之罪。佛門也有專門的放生場所,為了保護生命,自然應當強調愛物之心。但此愛物之心,是為了培養仁心,培養慈悲心。若無仁心和慈悲心,專為個人娛樂而養寵物則不可為,所謂玩物喪志啊!若有仁心和慈悲心,可憐動物無家可歸,專心照管,精心飼養,則養寵物是大功德的事。
 
殺蟲養魚,全身搔爛
 
  (見《好生錄》)
  明末,無錫薛子蘭,喜養金魚,常常取紅蟲餵食,所殺不可計數。後來得了一種奇病,伸手搔身,握住扔掉,說:「有千萬條紅蟲,在我身上,痛楚難忍。」遍體搔爛而死。
  白起1坑埋趙國士兵,一夕四十萬。項羽2坑埋秦國士兵,一夕二十萬。張獻忠3在四川,砍斷人的手足堆積成山。此時眾生血肉糜爛,與紅蟲有什麼差別呢?死於刀兵的人,過去必有前因;養物傷生的人,未來必有惡果。因此說:「眾生畏果,菩薩畏因。」
  註:1白起,戰國時秦將,郿人。善用兵,昭王用之,戰勝攻取,凡七十餘城,封武安君。長平之戰,坑殺趙降卒四十萬,後與應侯范睢有隙,稱病不起,免為士卒,遷陰密,被迫自殺。
  2項羽(前232一前202)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蘇宿遷西南)人。楚國貴族出身。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從叔父項梁在吳(今江蘇蘇州)起義。項梁戰死後,秦將章邯圍趙,楚懷王任宋義為上將軍,任他為次將,率軍往趙。宋義到安陽(今屬河南)逗留不進,他殺死宋義,親率兵渡漳水救趙,在巨鹿之戰中摧毀秦軍主力,秦亡後,自立為西楚霸王,並大封諸侯王。在楚漢戰爭中,為劉邦擊敗。最後從垓下(今安徽靈璧南)突圍到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自殺。
  3張獻忠(1606—1646)明末農民起義首領。字秉吾,號敬軒,延安柳樹澗(在今陝西定邊東)人。出身貧苦。初從軍,因被人陷害革役。祟禎三年(1630年)在米脂參加起義軍。自號八大王,因身長面黃,人稱黃虎。初屬王自用,後自成一軍。祟禎八年滎陽大會後,與高迎祥大舉東征,攻破鳳陽,焚明皇陵,轉戰豫、陝、鄂、皖各地。祟禎十一年,接受明兵部尚書熊文燦的「招撫」,駐兵谷城(今屬湖北)。但拒絕裁減軍隊,不受調度。次年再起.祟禎十三年率部突圍,進兵四川,用「以走制敵」的戰術,拖垮敵人。次年,在川東開縣黃陵城擊破明軍,繼又出川,破襄陽,粉碎了敵人圍攻。十六年,取武昌稱大西王,旋克長沙,宣佈錢糧三年免征,湘贛農民群起響應。次年,再取四川,他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即帝位,年號大順,嚴厲鎮壓地主階級的反抗。大順三年(1546年)清兵南下,他引兵拒戰,在西充鳳凰山中箭而死。
 
 
 
蟋蟀報仇
 
  (見《因果目擊編》)
  明末,杭州張某,好鬥蟋蟀,戰敗即斷頭拋棄。後來背上發疽,爛黑肉如蟋蟀頭者數百,一摸都動。痛入骨髓,號呼而死。
  世人造業,來源於六根1。一根既動,五根交發。如養蟋蟀,本為眼根,但捕捉時靜聽它的鳴叫,耳根造業。以手指揮,身根造業。推測勝負,意根造業。賭博飲酒,鼻舌二根造業。《楞嚴經》所說六交報,就是指此了。
  註:1眼、耳、鼻、舌、身、意。眼是視根,耳是聽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觸根,意是念慮之根。根者能生之義,如草木有根,能生枝幹,識依根而生,有六根則能生六識,亦復如是。其中何根生何識,各有其界限,不相混,例如眼根只能生眼識,並不能生耳鼻等識,余可類推。
 
勸愛惜螻蟻
 
  積德之人,如興家之子,暫時看不見變富,但日積月累,自成陶朱1大業。喪德之人,如敗家之子,暫時看不見損害,但日侵月削,便無立錐之地。因此說:勿以善小而不為。
  註:1春秋時范蠡。蠡幫助越王句踐消滅吳國後,認為越王為人不可共安樂,棄官遠去,至陶,稱朱公。以經商致富,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子孫經營繁息,遂至巨萬。後因以「陶朱公」稱富者。
  補充:螻蟻雖是細小昆蟲,但一樣是生命。六道輪迴,生命有高低貴賤之分,均由眾生自作自受。人類造業,自然就降低為低層次的生命。螞蟻積德,自然就升為高層次的生命。所以,從生命的本質來看,螞蟻和人類並沒有什麼區別。螞蟻可以變人,人也可以變螞蟻。當然從六道輪迴的現實情況來看,生命層次不同,因果也不同。例如在我們人間,殺了人,一定要抵命;殺了螞蟻,並不需要抵命。這是由螞蟻的前業所決定的。所以,殺高層次的生命罪過就重,並且馬上就會得到報應。例如五逆罪,即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之僧,誰要是犯了其中的一項,死後即墮入無間地獄。我們應當想想,殺害聖人是最重的罪,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聖人積德行善,愛心遍及一切生命。因此,聖人愛護生命,我們也應當愛護生命。螻蟻雖是細小生命,但既然是生命,就一定有佛性,就一定能成佛。故愛護螻蟻,從本質上來說,也是愛護一佛子。
 
 
 
 
救一蟻王,解脫急難
 
  (見《古史談苑》)
  吳富陽董昭之,過錢塘江,看見一螞蟻在水中蘆葦上走,想要把它救上船來,船上人都不許可。於是就用繩把蘆葦繫在船上,螞蟻渡到了岸上。夜裡他夢見穿黑衣服的人感謝說:「我是蟻王,不慎掉江,蒙您救渡,後有急難,可來告我。」過了十多年,董昭之因被誣為盜而入獄,想起蟻王的夢,但不知怎麼送信。有人對他說:「為什麼不從地上取兩三蟻,放在手掌中告訴他們呢?」董就這樣做了。夜裡果然夢見穿黑衣服的人,說:「快逃到餘杭山中,可免難。」董醒來就逃跑了,後遇赦得免罪。
  不要以為蟻王報德太荒唐,微細昆蟲,常常有不可解的事。從前苻堅1與王猛、符融二人,在靈台密議大赦天下之事,正在擬定草稿時,忽然有大黑蒼蠅,飛到筆端,聲音很尖厲厲,一會兒全國就到處知道將大赦了。符堅想除了王猛、符融兩人之外,再沒有人知道這件事了。詢問原由,有人回奏說:「前天路途中,遇到一個黑衣小人,長三尺,在大道上高呼:『朝廷將赦!朝廷將赦!』說完後,忽然不見了。」符堅才覺察到就是飛到筆端的蒼蠅。(出北史)天下之大,何所不有?蟻王報德,不足為奇。
  註:1苻堅,字永固,其人博學多才,東晉時統一北方的前秦統治者,是胡族君主中最開明、最傑出的人物。公元357年,繼承王位。他即位後,重用王猛等有才能的人,制定正確的治國方針,完成北方統一大業。為了使自己的政權能立於不敗之地,符堅大力提倡發展農業。他主張禁止奢侈,讓人民休養生息。當時,關中地區經常「乾旱無雨,符堅為保障農業生產,興修水利,推廣區種法。使土地增強抗旱能力,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經過符堅和王猛的幾年努力,前秦出現了國泰民安、欣欣向榮的景象。史書中曾有這樣的描寫:「關隴太平安定,百姓富裕,安居樂業。」符堅為實現他統一全國的願望,從秦建元十五年(公元379年)便開始進攻東晉,西線攻佔襄陽,俘虜了東晉梁州刺史朱序,東線佔領彭城等鎮,前鋒距廣陵僅百里。後來,因東路軍被東晉北府軍擊敗,秦軍退回北方。秦建元十八年(公元382年),符堅決定大舉攻晉,但遭到群臣的普遍反對。符堅一意孤行,於383年帶兵南下。在淝水之戰中,符融所率二十萬先鋒一敗塗地,一路風聲鶴唳。符融被殺,符堅帶傷而逃,後為姚萇所殺。
 
勸獵人
 
  (以下說擇職不宜殺生)
  佛說:
念念仁慈修善的人,造人天福德身;念念殺生食肉的人,造地獄畜生身。獵人自朝至暮,看見鳥就想射殺它,看見獸就想捕捉它,時刻都有殺心,所以冤仇連綿,輾轉不息,沉淪億劫,永無解脫之期。那些殺生如草芥的人,為什麼不思考一下呢?
  補充:那麼多職業可以選擇,為什麼一定要選擇打獵、屠宰等殺生的職業呢?珍稀動物一天天減少,生態嚴重失去平衡,政府早就明文規定禁止捕殺。可就是有那麼一些人,置國家法令而不顧,擅自打獵捕殺。不僅違反國法,而且釀下墮落之因。為眼前一點點利益,永劫墮落輪迴,這又何苦呢?更有甚者,以殺生為娛樂。例如,現在釣魚竟然是一種健身運動,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仁心何在?
 
慈鳥感人
 
  (見《後漢書》)
  鄧芝1,出征涪陵,看見一隻母鳥正在給雛鳥餵食。一箭射去,沒有射中。母鳥因為雛鳥在,不忍遠飛。鄧再射一箭,射中。但母鳥仍舊帶箭喂雛,又銜著剩餘的食品在雛鳥旁邊,嗚嗚教子取食,然後才哀鳴氣絕。雛鳥們也哀鳴不停。鄧芝悔悟,說:「我違物性,死期就要到了!」沒有多久,果然被鍾會2所害。
  天下最慘的事,莫如慈母中年離去。將要病亡之時,呼喚那些年幼的兒女到床前,握著他們的手就要永訣。眷眷叮嚀,一語而愁腸百轉;依依不捨,片時而淚水千傾。既怕他人欺侮,又慮後母行兇。見伶仃之狀,魂魄因以悲愴;聞啼哭之聲,肝心為之寸裂。此等慘事,都是前業所招,因此無由解脫。
  註:1鄧芝(?—251年),三國蜀新野人,字伯苗。官廣漢太守,入為尚書。先主(劉備)死,奉使入吳,勸說孫權絕魏連蜀。遷車騎將軍。芝任大將軍二十餘年,賞罰明斷,善恤士卒,不治私產,死之日,家無餘財。於時人少所敬貴,唯重視姜維。
  2鍾會(225年—264年),三國魏穎川長社人,鍾繇子,有才數技藝。魏景元四年,與鄧艾征蜀有功,官至司徒,進封縣侯。後謀與蜀將姜維據蜀,為部將亂兵所殺。
  補充:鄧芝因有善根,做了很多好事,所以此時才有惻隱之心,有悔悟之意。但鳥已死於箭下,悔之晚矣。後來遇害,就是因果報應。
 
生前打獵,死入油鍋
 
  (出《感應篇圖說》)
  汾州獵戶劉摩兒與兒子相繼而死。北邊鄰居有個叫祁隴威的,病死又甦醒過來,說:「在陰間看見劉氏父子在沸湯鍋中,肉盡見骨。過了很久,又恢復原形。詢問原故,說好用火獵,故受此罪。」
  經上說:地獄之中,一日一夜,萬死萬生,從此死後,陰風吹活,再受痛苦。如果他的業報未盡,即使山河大地都壞,受苦卻不曾停息。所以《地藏經》說:此界壞時,寄生他界,他界壞時,更寄他方,他方壞時,輾轉相寄,此界成後,還復而來。哎呀!不思則罷,一想就確實可怕啊!
 
人鹿同果
 
  (同前)
  廬陵吳唐,擅長射獵,常帶著兒子同出打獵。有一天,遇到一隻母鹿與鹿兒游過,唐一箭射死小鹿,母鹿悲嗚而去。唐隱蔽在草中,等候母鹿。母鹿出來,舌頭舐舔鹿兒,唐又一箭射死。一會,又遇上一鹿,唐一箭射去,射中自己的兒子。唐抱子痛哭,忽然聽到空中喊道:「吳唐,母鹿愛子,與你何異?」驚視間,忽然一虎躍出,吳唐臂折而死。
  有人要問:一人做事一人當,吳唐固然殘忍,但他的兒子有什麼罪呢?痛恨他的父親就殺死他的兒子,陰間法網也太苛刻了!這是不知:行善的人,就會托生積善之家以享福;行惡的人,就會托生造惡之家以受禍。吳的兒子必宿世積惡,應斃於虎,故投胎吳氏以受災禍,使天下人知道有所畏懼,他的父親知道有所懲罰。這是因緣會聚,不可思議的業力所引招的啊!
  佛說:劫要盡時,人壽十歲,眾生相見,各生毒害殺戮之心,無慈愍意。就如獵師在山澤中看見各種禽獸,惟起毒害屠殺之心。所以劫末七日內,草木土石,都變成了刀杖,互相殘殺,此世命終,都墮惡道(見《起世因本經》)。普勸世人,對一切人類,都產生救度的想法。對一切異類,也產生救度的想法。無時無刻不在發菩提心。如此下去,即使有很多罪障,也好像日照冰山,漸漸消化了。
 
勸打鳥人
 
  禽鳥雖然微小,但是,雄鳥外出,雌鳥就唧唧悲號;母鳥不歸,小鳥就嗷嗷待哺。此情此景,與人無異。如果離散他們的配偶,打死他們的後代,必定悲嗚不食,淒慘無依。因此說:離散物類配偶,得夫婦分離報;傷害物類後代,得子孫夭折報。因果不爽,一點也不會錯。
  補充:有些鳥的感情比人類更堅貞,常見鳥兒徇情的事,怎不使人感歎?雌雄相愛,母子難分,對鳥兒們也一樣。以己之心,體彼之心,平等心、博愛心就生起來了。
 
 
三燕思恩
 
  (出《證慈錄》)
  宋嚴州女王亞三,見貓捕食了燕子的母親,就取飯飼養三隻小燕,長大後,飛走了。這年冬天,亞三死了。第二年春天,三隻燕子回來,飛繞不停。亞三母親說:「燕子,你們是不是找亞三?亞三已死,葬在後園。」三隻燕子就入園飛鳴,死在墓上。
  人有思念舊恩,情義深重,如三隻燕子的嗎?從這件事上來看,我們就問心有愧了。
  補充:人心不如物,是因為人心太險惡。如果人們能像這三隻燕子那麼單純,那麼人類就是一個溫馨的世界了。
 
喜鵲選葬地
 
  (出《觀感錄》)
  武進瞿公,一向德行好。曾經看見一隻喜鵲,帶箭哀嗚,心生憐憫,對喜鵲喊道:「你想要拔箭,可以快點下來。」喜鵲果然飛下,武公將箭拔除,飼養幾天,放它飛走了。後來武公葬親選地,不知所選地的吉凶。正為難之際,有一群喜鵲叫著飛來,一隻喜鵲啄著武公的衣服,三次往復墓地。武公說:「若果然是好地,再叫三聲。」喜鵲就應聲而鳴。地師察看,與穴法符合,就安葬此地。後來武公後代士達、士選,同舉鄉榜,子孫代代興旺。
  陰地生於心地,心外覓地是愚夫。
  補充:心善必得好地。心不善,請再高明的地師,也選不到好地。即使是好地,也因心不善,而變成凶地。善業惡業,唯心而造;吉凶禍福,唯人自招。迷信地師,不如改造自心。現在墳山糾紛不斷,死後大講排場,墓地富麗堂皇,都因人們迷信而起。命運要靠自己改造,祖宗靠不住,墳山靠不住,惟有積德行善才靠得住。福地從自心而出,心外無福地。切記!切記!
 
 
捉殺禽鳥,身得異疾
 
  (出《拙菴日記》)
  鄱陽染工董某,喜歡網羅禽鳥,用竹片將它們的頭串起來,烤在茅柴上,去掉羽毛和柴灰賣出去,所殺無數。後來得病,遍體皮粗如樹,奇癢難耐,只有拿干茅柴烤才能緩解。又患頭痛,就叫人用竹片擊腦,如此三年而死。
  竹擊茅烤是痛苦的事,但董某卻視為一種享受,所為何來呢?其實,人性本善,射鳥網雛,是仁人君子所不做的事,那麼竹擊茅烤也是仁人君子所不願發生的事。
  補充:董某引火燒身,自我摧殘,都是自作自受。當他痛苦到了極點時,只有用竹擊茅烤,才能緩解病情,這是他自己引來的因果報應。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果報循環,絲毫不爽。世人見此,當深以為戒。
 
眾鳥啄身
 
  (見《好生錄》)
  明末,武進顧某,捕鳥無數,病在床上,自言自語說:「今天有鳥啄我的手。」過一天,又說:「今天有鳥啄我的足」每天換一隻鳥,遍身啄碎,病了四十九天,說:「今天有鳥啄我的目。」就死了,家人一看,果然沒有眼珠。
  把禽鳥抓起來養在籠中,雖然沒有害他們的性命,但未必不是牢獄的因。戒之!
 
鐵珠入腹
 
  (出《因果目擊編》)
  昆山龔福,擅長使用鳥銃。順治壬寅夏,用燈火去照銃藥,燈火爆入藥中,一把大火燒盡他的鬚眉,鐵珠自胸入腹,奇慘而死。
  此等人必墮鐵丸地獄。若生人中,就會得到三種果報,一是火傷,二是炮死,三是驚狂喪命。
  釋迦如來,曾在無量劫前,做忉利天王,與阿修羅作戰,引兵將回,看到在大樹上有金翅鳥做的窩,帝釋想:「我的兵一到,鳥卵必壞。」即命車伕回車,修羅見帝釋忽回,驚怖退去。因為慈力的原故,帝釋得勝(詳載《起世因本經》)。帝釋尚且不忍一卵之傷,何況薄福凡夫,怎能視眾生為草芥呢?
 
勸屠人
 
  豬羊雖系物類,怕死與人相同。那些養豬人家,一收屠夫的錢,豬便流淚不食。雖口不能言,但心裡知道命在旦夕了。所以,被縛之時,哀號動地;出門之際,徘徊發抖。走一步,就恐怖一步;見一人,則望救一人。等到已入屠門,看見屠夫挽起袖子,持刀相向,殺氣騰騰,則大聲高呼。叫天而天不借梯,號地而地不開洞。顧左盼右,無非殺己之人;視後瞻前,儘是傷身之器。一瞬間,仰臥朝天,尖刀入腹,此時如沸油灌頂,此時如萬戟鉤心,聲因痛極而轉低,眼為血流而緊閉。這樣的痛苦,說不盡啊,說不盡啊!可憐啊!此豬宿世為人時,豈無父母珍惜如手足,為何屠夫視之如泥沙?豈無妻兒愛護如腹心,為何屠戶殺之如草芥?前生惡業可畏,此時才知往昔蓋世英雄而今不再存在。不求解脫,人人難免。如此一入輪迴,時刻都有墮落的危險。因此,西方淨土,是男是女總堪修;戒殺放生,若智若愚當自勉。各請直下回頭,莫待來生後悔。
  補充:有人說,世上如果沒有屠夫,哪裡還有肉吃?屠戶說,我不幹屠夫職業,我怎能謀生?這都是鼠目寸光,只顧眼前利益的愚蠢想法。如果世上真的沒有屠夫了,真的沒有殺業了,那麼世間就是淨土了,還用擔心沒有吃的嗎?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殺業,什麼也不缺,人們永遠健康長壽。所以真正弄懂了宇宙的原理,追求真理的人,是不會有這樣愚蠢的想法的。
 
群豬討命
 
  (出《醒迷瑣言》)
  宋淳熙初,台州徑山路口,有個叫趙倪的,世代殺豬為業。一天晚上,夢見百千頭豬,都說人話,對他說:「我輩被殺,受盡痛苦,現在你罪已滿,就要受罰了,我們就要離苦了。」第二天正要起床殺豬,忽然號叫發狂而死。
  我聽說屠戶殺豬,尖刀刺心,豬才就斃。否則的話,還叫號不停。嗚呼!此豬前世,吾料想他一定殺生。他之所以殺生,來源於心。我料想他一定食肉。他之所以食肉,來源於心。我料想他一定譭謗三寶。他之所以譭謗三寶,也來源於心。自心作之,怎能不自心受之呢?
 
嗔殺現報
 
  (見《敬戒堂筆乘》)
  浙江邵某,以屠宰為業。養豬數頭,視肥瘦而屠宰。忽然一頭豬跪下流淚,邵一點也不憐憫,反而嗔怒殺了它。那天,下著小雨,肉放在案板上,一天到晚也沒有一人來買。邵很怨怒,穿著木屐站在凳子上,想把肉掛到樑柱的鐵鉤上,沒想到用力過猛,腳滑凳倒,肉掉到地上,鉤穿過他的掌心,人虛懸在空中。家人急忙搶救,已經痛極昏死過去了。當時家裡正在釀酒,號痛時,就取酒與糟吃下去,臭汗淋漓,一身骯髒,就像一頭豬,叫臥二十多天就死了。
  世人沒有不想富厚的,但屠人偏偏赤貧;世人沒有不想善終的,但屠人必定橫死;世人沒有不想一家團聚的,但屠人偏會離散。何苦一定要作屠夫呢?
  佛在世時,有一個屠夫,教兒子殺羊,兒子想要投佛出家,不受他的教法。父親發怒,拿出一刀一羊與兒子關在一間房子裡。說:「你若不殺此羊,就用此刀自殺。」兒子沉默了很久,認為與其破佛禁戒,不如自喪身命。就舉刀自殺。一彈指頃,魂神即生忉利天受無量樂(詳見藏經)。所以蓮大師說:我勸世人,若無生計,寧可當乞丐。造業而生,不如忍饑而死啊!
 
勸廚師
 
  今天的人只為衣食二字,吃盡大虧,受盡大苦,結盡大怨。追究吃虧、受苦、結怨的根源,很不值得。為什麼呢?殺生為業,只不過是為了侍奉父母,養育妻兒,早晚不斷食罷了。然而,他業謀生,父母並非不能侍奉,妻兒並非不能養育,三餐並非不能相繼。以殺生為業結下萬世怨仇,難道不是愚癡到了極點嗎?如果說落在行業中,不得不這樣。那麼落在廁中的,難道就長居廁中永不出來嗎?嗚呼!今人動不動就說改行不便,不知戴角披毛後,更有大不便在。為什麼不從小不便時就毅然改了呢?
  補充:同為廚師,改為素食,就大有功德。但現在的廚師卻不願作素食,說大家不愛吃,於是素食一直不能推廣。口味是習慣,吃慣山珍海味,再吃素食,就會感到別有風味。問題是素食要做好,色香味俱全。
 
身為廚師,慘遭車禍
 
  (見《自召編》)
  杭州方湖做廚師,兼開肉鋪。杭州習俗,一年結束,照例必定殺牲祀神。方就拿著屠刀,串門代人屠戮,這樣做了很多年。後來入長安,醉倒在大路邊,忽然有大車開過,壓裂了他的胸腹肺腸,看見的人無不掩鼻。
  殺生的人,命終作豬羊雞犬聲,張目吐舌而斃,見聞不可計數。這些人都因為不懂佛法,所以造此業障。仁人君子,要發憐憫心,委婉開導,勸他改業。若能翻然悔悟,不亞於救數萬生靈了!受人稱迂腐的譏諷,還用計較嗎?
 
死狀如鰍
 
  (見《殺生炯戒》)
  秀州人陳五,烤泥鰍味美,人們爭相購買。後來陳得病,在床上跳躍,遍身潰爛。他的妻子說,陳五烹鰍之法最慘,今天得病情狀,正如鰍死的樣子。
  經上說:眾生畏刀杖,無不愛壽命。常常看見世人,活活地切下鰍頭,身體還在跳躍,何其忍心啊?陳五的報應,殺鰍的人難道還不引以為戒嗎?
 
惡瘡變鱔
 
  (出《護生錄》)
  吳興一小民,賣鱔為業。後生惡瘡,每瘡形如鱔頭,遍身纏繞,痛苦而絕。妻兒也相繼餓死。
  學士周豫,曾經煮鱔,看見有鱔彎身向上,以頭尾入沸湯。剖開一看,原來腹中有子,彎身避湯。周頓時惻然感歎,永斷不食。
 
回心出世
 
  (出《龍舒淨土文》)
  唐張鍾馗(kui逵),殺雞為業。後來得病,恍惚中看見一個穿紅衣的人,驅趕雞群過來,啄他的兩眼兩手,痛苦入骨。一位老僧聽到了,急忙為他擺佛像,焚香敬禮,稱念阿彌陀佛聖號,又叫鍾馗至心稱念。才半天,忽然異香滿室,安然而化。
  《地藏經》說:臨命終時,他人為病人稱念佛名,此人的一切罪障就漸漸消滅。何況眾生自稱自念呢?張鍾馗因惡相現前,回心念佛,他當時的真切懇至,倍於尋常萬萬,雖有重罪,譬如千年暗室,一燈照破了,何罪不滅?何福不生呢?從前阿彌陀佛,未成佛時,發四十八大願,說道:「我若作佛時,名聲超十方,人天欣得聞,都來生我國,地獄鬼畜生,也生我國中。」(詳見《大阿彌陀經》)故知不管天仙人鬼,只要能念佛,無不接引,難道不是超出輪迴的捷徑嗎?
  補充:惡人臨終念佛,前世仍有善根。平常人不要以為在世先作惡,臨終再念佛也不遲。發現有過,立即懺悔,一生精勤,才有往生希望。
 
勸開熟食酒店的人
 
  人人知道有來春,各家藏著來春谷;人人知道有來生,何不修取來生福?如殺生為業,本圖口食,但命未終時,夭橫隨之,恐怖隨之,命已終後,償債隨之,地獄隨之。難道不是所得太小,所失太大嗎?仁人君子要用因果道理懇切告誡,功德無量。
  補充:熟食酒店,引發殺生之因,是怨業聚集的場所,所以不吉利。一切以此為業的人,不要把這些地方變成眾生的屠場。人間的天堂,卻是眾生的屠場,於心何忍?即使要招待客人,也以三淨肉為宜。佛門弟子,則不應當涉足於熟食酒店。熟食店以開麵包鋪為宜,總要不殺生才好。
 
臨終怪狀
 
  (見《好生錄》)
  杭州鄭某開酒店,所殺生命,種類繁多。死時看見被殺者都來索命。口喊雞來,就兩臂煽動,如雞被殺時以翅撲地的樣子。口稱鵝來,就伸頸搖臂,喉音啞啞,作悲鳴的樣子。口稱鱉來,就縮頭手足,作拘攣的樣子。喊某物時,就作某物被殺時的樣子。做盡各種丑形怪狀才死。
  有人要問,一切惟心造,鄭某在生時所殺之物既然不是一類,而臨終索命的,也不是一類,那麼來世受身,將在幾種之內,專為一物呢?還是在幾種之外,另受報應呢?回答說:殺業既然很重,必定受三途重報,三途報盡,然後怨怨索債,命命填還。若過去因中,殺雞多的,雞報在先,烹鱉多的,鱉報在先。殺其他生命的,也是這樣。譬如欠債,急處先還。
 
產蛇惡報
 
  廉熙十七年夏,南京有個賣鱔魚面的,門庭如市。有一天,妻子分娩,有大蛇自腹而出,一會就生下數百小蛇,滿房繚繞,婦人被嚇死。
  如此殺戮,心先化為蛇了,怎能沒有產蛇惡報?
 
勸持齋
 
  (此篇是戒殺的究竟)
  刀兵之難,在於人道,大約數十年一見,或數年一見。至於畜生道,則沒有哪天不見。普天之下,晨雞一叫,就有無數狠心屠戶,手拿利刀,把一切動物,奮然捆縛。此時群類,自知大難已到,嚎叫跳躍,動地驚天。但救援不至,各各被人面羅剎,裂腹刺心,抽腸拔肺,哀聲未斷,又投沸湯,受大苦惱。片刻之間,閻浮世界,幾萬萬生靈,頭足異處,骨肉星羅。積累它們的屍體,可以超過高山之頂;收集它們的鮮血,可以紅遍一江之水;看這種情形,比戰火屠城更加悲慘;聽那種叫聲,比晴空響雷更加驚心。造下這麼大的殺業,追究根源都因為我們吃肉的緣故。因此,吃肉所感得的惡報,今後一定不小了。世人動不動就說,我未曾作惡,何必持齋?可悲啊!難道你患病臥床之時,即有素不相識的人,先為你造過惡業嗎?又何況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以用異類血肉,供我滋養。曾見醫書說:孕婦食蟹,多遭橫產。又說:男子食雄犬,可以壯陽。因為蟹性橫行,貪味的人,即得橫行之性,所以橫產。犬性最淫,食味的人,即得淫慾之性,故能壯陽。蟹與犬如此,則一切鳥獸魚鱉也同樣如此。今人自少至老,所食水陸之味,不可勝數。日積月累,則全身的血肉骨髓大可寒心。故知持齋一事,確是清淨高風。未持殺戒的,不敢馬上就以此勉強;已經持殺戒的,怎能不以此相勉呢?
  補充:持齋吃素,自然就徹底戒殺了。但殺心是否從此消失了?事實並非如此。不殺生的人,卻敢殺人,這是常發生的事。為什麼呢?根本原因就是小我之心未除,大我之心未生。有些吃素的人,其目的是求得來生福報,並未發一點菩提心。所以,不徹底弄懂吃素的意義,即使吃素也難於解脫。若人吃素都成佛,自古牛羊都成仙。現代居士豐子愷的房子(緣緣堂)被敵寇焚燬了,姑母說「佛無靈」,一同鄉即作詩「見語緣緣堂亦毀,眾生浩劫佛無靈。」豐子愷很反感,即專門寫了一篇《佛無靈》的文章來論證吃素和戒殺的意義。他說:
  信佛為求人生幸福,我絕不反對。但是,只求自己一人一家的幸福而不顧及他人,我瞧他不起。得了些小便宜就津津樂道,引為佛佑;(抗戰期中,靠念佛而得平安逃難者,時有所聞。)受了些小損失就怨天尤人,歎「佛無靈」,真是「阿彌陀佛,罪過罪過」!他們平日都吃素、放生、念佛、誦經。但他們的吃一天素,希望比吃十天魚肉更大的報酬;他們放一條蛇,希望活一百歲;他們念佛誦經,希望個個字變成金錢。這些人從佛堂裡走出來,說的統是果報:某人長年吃素,鄰家都燒光了,他家毫無損失。某人念《金剛經》,強盜洗劫時獨不搶他的。某人無子,信佛後一索得男。某人痔瘡發,念了「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痔瘡立刻斷根。…… 此外沒有一句真正關於佛法的話。這完全是同佛做買賣,靠佛圖利,吃佛飯。這真是所謂:「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
  我也曾吃素,但我認為吃素、吃葷真是小事,無關大體。我曾作《護生畫集》,勸人戒殺。但我的護生之旨是護心(其義見該書馬序),不殺螞蟻非為愛惜螞蟻之命,乃為愛護自己的心,使勿養成殘忍。頑童無端一腳踏死群蟻,此心放大起來,就可以坐了飛機拿炸彈來轟炸市區。故殘忍心不可不戒。因為所惜非動物本身,故用「仁術」來掩耳盜鈴,是無傷的。我所謂吃葷、吃素無關大體,意思就在於此。淺冗的人,執著小體,斤斤計較:洋蠟燭用獸脂做,故不宜點;貓要吃老鼠,故不宜養;沒有雄雞交合而生的蛋可以吃得。……這樣地鑽進牛角尖裡去,真是可笑。若不顧小失大,能以愛物之心愛人,原也無妨,讓他們鑽進牛角尖裡去碰釘子吧。但這些人往往自私自利,有我無人;又往往以此做買賣,以此圖利,靠此吃飯,褻瀆佛法,非常可惡。這些人簡直是一種瘋子,一種惹人討嫌的人。所以我瞧他們不起,我懊悔自己吃素,我不屑與他們為伍。
  真是信佛,應該理解佛陀「四大皆空」之義,而摒除私利;應該體會佛陀的物我一體、廣大慈悲之心。而護愛眾生;至少,也應知道「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之道。愛物並非惜物的本身,乃是愛人的一種基本練習;不然,就是「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的齊宣王。上述這些人,對物則憬憬愛惜,對人間痛癢無關,已經是循流忘源、見小失大、本末顛倒的了。再加之自己唯利是圖,這真是世間一等愚癡的人,不應該稱為佛徒,應該稱之為反「佛徒」。
  因為這種人世間很多,所以我的老姑母看見我的房子被燒了,要說「佛無靈」的話,所以某君把這話收入詩中。這種人大概是想我曾經吃素,曾經作《護生畫集》,這是一筆大本錢!拿這筆大本錢同佛做買賣所獲的利,至少應該是別人的房子都燒了而我的房子毫無損失;便宜一點,應該是我不必逃避,而敵人的炸彈會避開我;或竟是我做漢奸發財,再添造幾間新房子和妻子享用,正規軍都不得罪我。今我沒有得到這些利益,只落得家破人亡(流亡也),全家十口飄零在五千里外,在他們看來,這筆生意大蝕其本!這個佛太不講公平交易,安得不罵「無靈」?
  我也來同佛做買賣吧。但我的生意經和他們不同:我以為我這次買賣並不蝕本,且大得其利,佛畢竟是有靈的。人生求利益,謀幸福,無非為了要活,為了「生 」。但我們還要求比「生」更貴重的一種東西,就是古人所謂「所欲有甚於生者」。這東西是什麼?平日難於說定,現在很容易說出,就是「不做亡國奴」,就是「 抗敵救國」。與其不得這東西而生,寧願得這東西而死。因為這東西比「生」更為貴重。現在佛已把這宗最貴重的貨物交付我了,我這買賣豈非大得其利?房子不過是「生」的一種附飾而已。我得了比「生」更貴重的貨物,失了「生」的一件小小的附飾,有什麼可惜呢?我便宜了!佛畢竟是有靈的。……
  葉聖陶先生的《抗戰週年隨筆》中說:「我在蘇州的家屋至今沒有毀。我並不因為它沒有毀而感到歡喜。我希望它被我們游擊隊的槍彈打得七穿八洞,我希望它被我們正規軍隊的大炮轟得屍骨無存,我甚而至於希望它被逃命無從的寇軍燒個乾乾淨淨。」他的房子聽說建成才兩年,而且比我的好,他如此不惜,一定也獲得那種比房子更貴重的東西在那裡。但他並不吃素,並不作《護生畫集》,即他沒有下過那種本錢。佛對於沒有本錢的人,也把貴重貨物交付給他。這樣看來,對佛買賣這種本錢是沒有用的;畢竟,對佛是不可做買賣的。」
  以上一長段話引在這裡,很有助於我們弄清拜佛、信佛、學佛的本質。持齋吃素不是與佛做買賣。你不吃素,佛菩薩也沒有辦法,但因果由你自己負。你吃素,佛菩薩當然很高興,但好處仍然由你自己得。若以此與佛菩薩做買賣,那就大錯特錯了。你吃素了,並不證明你真正學佛了。真正學佛,那就是「將此身心奉塵剎」。
 
夢感群神
 
  (出《現果隨錄》)
  昆山張邇求是冰菴先生之兄。篤信三寶,力行善事。曾經在崇禎戊寅冬,請三峰大樹證和尚,在清涼菴起禪期。期間回家偶然吃了鮮魚雞蛋,這天晚上,夢至菴門,看見龍神八部,青發獠牙的樣子,有五十多位,出門要離開,張倉皇詢問。他們說:「我們是護道場神,你為禪期之主,回家食葷,所以我們就要走了。」張邇求在夢中,苦苦懇求,真誠懺悔,眾神又進去了。因此,三月禪期,堅持齋戒。
 
破齋酬業
 
  (下三事同前)
  昆山魏應之,是子韶的同宗侄子。崇禎庚辰春,和子韶同睡,夢中忽然大哭念佛。子韶驚問什麼原因,他說:「夢中到陰府,看見一官抱著生死薄過來,我的名字列在縊死薄上,下面有注說:『三年後某天吊死在自己的書房。』我問是犯了什麼罪,冥官回答說:『定業難逃。』我又問有什麼辦法可以免難,他說:『沒有比長齋念佛更好的辦法了,只要你精進修行,努力不懈,就可以免難了。』」於是魏應之就對子韶說:「小侄從此就要一心一意修行了!」就持長齋,一天到晚不斷念佛,努力精進,過了八個月。後來他在文社的朋友對他亂說:「只不過是一個夢罷了,何必這麼認真?」經他們一說,就漸漸開了齋戒,到癸酉春,無故打開書房的門,吊死在房裡。屈指一算,離作夢的時間正好是三年。
  這樣的文人,世間的蠹蟲,眼光如豆,真可哀憐,但比比皆是啊!
 
茹素延壽,破齋即亡
 
  平湖給諫1馬嘉植,字培原,崇禎甲戌登第,操行清正。下縣時,聽從某官囑咐,撲殺欠糧二吏。元旦掃墓,忽見二鬼訴冤。馬公說:「這是某台之意。」鬼說:「我兩人是替身,若能反問,即能辨明。只因為雷霆之下,不容置辨,故負冤而死。今我二人,雖不敢索命,老爺不久,也當謝世了,去做蒲圻縣城隍。」馬公以此為恥,頓思悔改,就持齋戒,禮雪竇石奇和尚披剃出家,法名行旦,號僧祥,清淨修持,已十二年。偶然因為小病,吃了雞蛋,夜晚時分,又見二吏說:「老爺因為破戒,已經難以留世,某日當赴蒲圻了。」至期而逝。
  註:1官名,給事中的別稱。秦漢為列侯、將軍等的加官。常在皇帝左右侍從,備顧問應對等事。因執事在殿中,故名。魏或為加官,或為正官。晉以後為正官。隋開皇六年,於吏部置給事中。明給事中分吏、戶、禮、兵、刑、工六科,掌侍從規諫,稽察六部之弊誤,有駁正制敕之違失章奏封還之權。清代隸屬都察院,與御史同為諫官,故又稱給諫。
 
三年吃齋,一賣即死
 
  麻城王某,吃了三年齋,忽然染上惡瘡,他的朋友安慰他說:「您是吃齋人,佛和上天會保佑您的。」王說:「吃齋三年,還得到這樣的惡報,吃齋人有什麼利益呢?」朋友說:「你如果後悔吃齋,可以把齋賣給我嗎?」王問怎麼個賣法,朋友說:「一天一分,三年就應當得銀子十兩八錢。」王一聽就很高興,寫了賣齋券換回銀子,打算在第二天開齋,但當天晚上就夢見兩個惡鬼罵道:「十個月以前,你的命就盡了,因為吃齋的緣故,才延長到今天,現在你把齋賣了,你就反而超過了你的壽命。」要把他立即帶走。王請求緩一個晚上,發誓退回銀子,繼續吃齋。第二天找他的朋友要賣齋券,朋友說:「昨天拿回去後,就在佛前焚化了。」王悔之晚矣,馬上死了。
 
持齋免溺
 
  (出《觀感錄》)
  康熙二年,有一條漁船停泊於小孤山下,夜聞山神命鬼卒說:「明天有兩條鹽船來,當沉沒捉拿。」到第二天早晨,果然有兩條船到,風波頓作,沉沒數次,過了好久才脫離危險。這天晚上,漁船仍舊停在原處,又聽到山神責問鬼使違反命令,鬼說:「我正要拿下時,一船後有觀音大士,一船前有三官大士,故不敢接近。」 第二天,漁人追問鹽船,鹽船人不信,一思索,忽然醒悟說:「有一操舵者持觀音齋,一攔頭者持三官齋。」
 
 






  
             嗡嘛呢 唄咩吽        
頂部
Jill (彌陀山莊)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UID 2
精華 48
積分 25364
帖子 1560
積分 1687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8-10-19
 
發表於 2008-11-23 14:41  資料  短消息  加為好友 
萬善先資集卷四

 
萬善先資集卷四
 
謹微錄
 
禁約部
 
  多世以來積德善,富貴榮華今朝享。仁民愛物本相通,莫負眼前好時光。禁止屠殺不容緩,識破詭計除弊端。明眼之人遭戲弄,從來貪官多伎倆。
 
  ●在官位的人,凡遇國家慶典,節日佳辰,都應當預先發佈禁屠命令。●禁宰耕牛,本是奉命辦事。政府要員,不得視為習套。故一下基層,就要曉諭百姓。●屠牛禁本戶,不如禁四鄰,四鄰畏罪,本戶自然息刃。●皮骨角筋,作軍需用的,只有十分之一二,民間用的佔了十分之八九。需用既多,必然增加盜殺。故凡皮貨、角貨、骨貨,可用竹木代替的,曉諭各製作者代替。●太平時代,百姓中不宜私藏武器,應當曉諭所管轄的地區,不能私造私買。●婚禮酒席所用水陸眾生,明令禁止捕殺的,一定要嚴禁捕殺。●辦事人員,要選擇賢能的人擔任。輪番密訪,捕得違禁之物,即將罰金獎賞辦事人員。●漁舟無賴,之所以不能杜絕,只因為水澤之區,有河稅若干罷了。若能報告政府,免除河稅,發給一切漁人,開墾附近荒田,則田中之利,數倍於河。不僅僅永遠杜絕傷生,又能充實國庫,一舉兩得。●好生的官員,就要多辦戒殺放生的事。凡所管轄地區,都應當建放生河、放生池,刻石佈告以告誡後人。●每年冬月,應當通知所屬鄉民,不許無故干水捕魚。若已建為放生河的,更加要不時嚴察。●洪水以後,村民往往拉網捕魚。不知魚網在河,水流因此迂緩。若魚網太多,則水退漸遲。縱有洩瀉,一時不能奔赴,田禾大受水害。故夏秋之交,應當天天稽查,見網就取。●深山曠野,常有盜賊潛伏。他們以獵為名,身帶武器。如果能夠禁止,表面是護生,實際上是消除盜賊,維護社會穩定。●牽犬縱鷹者,都是游手好閒之人。應當曉諭他們選擇正當職業,再犯就要治罪。●禁屠善事,要經常注意。即使遇上小小水旱,以及父母誕辰,也應當嚴防殺生。●水陸神靈,君子應當敬而遠之,不應當拈香祭禱,動人殺生之想。即使有人聯名呈上報告,想要殺生祭禱,也千萬不可批准。●諸神誕日,就有市井小民,成群集會,大肆殺生,隆重舉行祭禱大會。祭禱完畢,個個酒足飯飽,共扛神像,招搖過市,致使老幼男女,紛至沓來,太可痛恨了!貴在嚴行禁止,莫使惡習成風。 ●巫婆仙娘,算命占卜之人,往往妄言禍福,要人殺生祈禱,百姓偏偏過分相信。對它們的胡言亂語,句句依從。其結果是,有病的人還沒有痊癒,無病的人已先凍餒。比比皆是。好生的領導幹部,應當以法律嚴懲。●宣傳忠孝廉節,建立祠堂,本意可以改善風俗。但祠堂一設,就有春秋二祭,殺生就不會間斷了。如此怎能宣傳人的美德呢?好生的領導幹部,應當把這些好人好事記載在史冊上,不必建祠宣傳。●好生的領導幹部,退下之後,原來一切護生之法,都應當勤勤懇懇囑托後來官長。
 
家政部
 
  在世慈祥福滿門,人間喜事常降臨。曾聞一善敵災星,何況恩澤施多命?先祖先父持殺戒,子孫在後有模型。莫將細物看得輕,試來靜心讀我文。
 
  ●好生者在家,應當用仁義之道感化全家,使家中一切長幼尊卑,自然無殺念為第一。●每逢誕辰節日,買物放生,成為慣例。●世代積德之家,如果想要感化同族,莫如在族譜上,立一公約,凡族中貧而謀食的人,不得做屠夫賣肉,不得做酒保1廚師,不得網魚射獵,不做殺生之人。又不得造弓網籪簾2,魚簍屠刀,木膠弓箭,獸籠火炮,傷害一切眾生。若有所犯,憑族長在家廟中,召集全族人,罰以不孝之罪。●家中奴僕,有以傷生為業的人,吩咐他速改。若有不從,就實行驅逐。●村民敢於捕魚,往往依附大戶人家,大戶人家受到他的賄賂,就放縱他造孽。好生的人,千萬不要貪此蠅頭小利。●近海沙鎮,田主收租,每畝照例取雞鴨若干。應當吩咐佃戶,改換其他物品。●雞犬鷹貓金魚蟋蟀等傷生之物,不要養。●谷還沒有成米時,長年不改氣味,夏秋隨碓隨食,味同新米,並且不生蟲。因此,與其積米,不如積穀。●米內的蟲子,多死於簸量淘煮,要在兩三天前,先量出若干,平鋪在器具中,等它們逃走後,然後才淘淨。剩下的米,必須存放廢器之內。 ●米中有一種極細的蟲,如粉如疥,千萬億數,此因濕柴近米而生。故最乾燥的柴,才能蓋米。倉底所鋪米糠,也是這樣。●蓋米的柴,要放在一個專門的地方,作明年蓋米之用。如此則不僅僅是柴內之蟲,不遭烈火,而且能使米色淨白。●近米之處,不可積柴。因為米中細命很多,近柴,則蟲子都會爬入。●貯麥最易出蛾,必須在烈日中曬過三四天,才可入倉。入倉後,切忌見風。若麥少不須入倉,要混和少許礦灰,藏在乾燥的器具裡面。●麥內若出小蛾,必須挑動使它離開,然後淘淨。若麥少蛾多,放在廢器中,任它離開。●木柴要堆放在乾燥的地方,使它的下方少濕蟲。又必須每天翻曬一次,然後供炊。若熄滅柴火,不可用有蟲之水,也不可在有蟲之地。●夏月祭祀灶神,在墳墓上焚燒紙錢,祭祀先祖,修齋化庫,都會傷及蟲蟻,要選擇堅潔之地,掃淨一二次,趕快在上面燃火,則蟲蟻就不會走進火裡來了。●做醬若用梅花水,則味甘並且不易出蟲。如果生蟲了,要另置一敗醬之器,挑出蟲子,放入裡面。醋中若生蟲,也可用這種辦法(梅花水就是雨水節中所降之雨。又收貯臘雪,用來造醬醋,則不生蟲。蔣賓嵎先生訂)。●夏天麵粉糕餅以及一切山珍海錯,要經常暴曬在烈日之下。●夏天藥材內,也易出細蟲,炮製者千萬要謹慎。●剃下的短髮,千萬不可投入河裡,恐怕進入螺螄蜆蛤殼內,使它們即時刺死。●奴婢脾氣厭惡灶上螞蟻,一見必遭毒手。若臨晚滿貯鍋水,則群蟻無法近灶。●僮僕婢媵,暑天之夜常在蚊帳內燃火熏蚊子,因此而失火而引起火災,一定要嚴厲懲罰。●洗澡洗腳水,有熱氣的,不要馬上就倒在地上,因夏月遍地有蟲。●洗滌醃臘之物,及所棄鹽鹵,必須用淡水分解,然後才可以倒在地上。
  註:1舊時稱飯館、酒店裡招待顧客的人。
  2插在水裡捕魚的竹柵欄。
  3媵(yin?映),一指陪嫁之人,一指妾。
 
 
 
慶賀部
 
  人逢喜事精神爽,眾生相對淚千行。微軀定是宴嘉賓,一夜輾轉心膽喪。誰料業緣會遇時,怨家次第來相尋。披毛戴角口無聲,俯首牽來身就刃。
 
  ●好生的人,地位顯赫,遇上權貴吉慶喜事時,可以不殺生,用其他禮物代替賀禮,就一定要代替。●遠處紳宦來訪,要用字畫古玩,及種種善書作為贈禮。不得已要設席款待,千萬不要傷害生命。●官府往來,互送禮物,不要拿活物備用。●父母壽誕,親友集資稱賀,要用眾人的財禮,去作善事,仍列眾友芳名。●祝壽一事,本是末世陋習。古時的人年過甲子,都不稱賀,何況三四旬呢?如果不能違俗,一定要等到六旬以上,才可以十年一慶。●親友,或將應試,或將赴任,或將經商,按世情要飲酒送別。能用厚禮饋贈代宴,就能彼此得福。●遇親友吉事,一人知道就行了,不必奔走稱賀。如果自己遇上吉事,也不要到處傳揚。●讀書人應試,常有很多親朋集資,向文昌關帝祈禱。明理之人,要堅決阻止。●家中遇到種種吉事,不得已設酒席,要定好幾桌。若遇上初一十五,一概用精潔蔬果。●江北宴客,席中必有三四桌蔬菜,不僅僅是惜福,兼之便於持齋親友。此法最善,好生者要模仿並廣泛推行,改善風俗。●遠地親友遇吉事,不得已前往祝賀,不要帶很多僮僕與隨從。●親友特別設宴招待,要在幾天前,先向他說明,或託言齋期,或託言止食三桌,或託言特殺不食,這樣也免除了無量殺業。●赴宴他家,若為我廣殺物命,好生者要丟下筷子起身,作揖而退。●親友如遇疾病,好生者不必集資,殺生媚神。如有其朋友集資到我這裡,要曉之以佛言,示之以因果,警戒他鬼神不享非禮,告訴他死生各有定分,使之翻然醒悟。●富貴之家納妾,往來祝賀的無恥之徒,漸漸有設酌稱賀者,此風萬不可長。
 
婚嫁部
 
  兩姓因緣一和合,百年偕老在今辰。重重瑞氣藹門庭,杯盤狼籍多侈盛。可歎世間雄雌物,同於夫婦恩愛情。只因宿世少慈心,今日雙雙送性命。
 
  ●兒女未結婚時,莫輕往外家。●富家大室,每遇婚姻之事,必定大擺筵席,男女混雜,為害非淺。●娶婦之家,照例準備酒肉,禱祭五聖1等神,禱獻完畢後,然後成婚宴客。此風俗來源於五聖有采秀2之說,故借禱祭希望免除。今好好人家,何得如此?要斷絕這種陋習。●成婚宴客,禮所難免。但風俗漸壞,賓筵漸盛。有志樹立新風的人,要使婚禮辦得節儉簡樸。●迎親、三朝3、滿月、歸寧4等日,在於表達心意罷了,不必宴請賓客。●親戚老友,不是萬不得已,就不要宴請。 ●媒人廚師等,到男家,就大談女家如何興旺,到女家,又大談男家如何興旺,鼓動兩家,大擺筵席。可千萬不要被這些人迷惑。●司禮司樂司庖等人,不要大肆吃喝,可以給予豐厚的贈禮。
  註:1又名五通、五顯靈公、五郎神,鬼神名,自唐宋以來,即有此名。明清兩代吳中多祭祀之。清康熙時湯斌巡撫江南,盡毀蘇州諸處五通祠。五聖即為淫神。
  2選美。此處有五聖將新婦選為己用之意。
  3三朝(s?n zh?o三召)舊風俗婚後、產後第三日。宋吳自牧《夢梁錄》二十「婚嫁」:「三日女家送冠花綵緞鵝蛋……並以茶餅鵝羊果物等合送去婿家,謂之送三朝禮也。」正月一日,是一年歲、月、日的開始,也稱三朝。
  4回家省親。
 
喪祭部
 
  笑語音容已難再,秋霜春露也含悲。殺生祭祀望魂歸,黃泉親人又加罪。不如學佛懷慈悲,虔修五戒和三歸。亡親未度子心虧,此語永記在心扉。
  ●父母死後,即當杜絕夫妻生活,禁止葷酒,使家中各持四十九天齋,誦經念佛。至於祭祀只用蔬菜水果。●權貴大官治喪,必有貴客祭奠,所殺生命無數。要先寫「葷祭不領」四字,粘貼在門上,來者堅意拒絕。●古人居喪,小祥之後1,才食菜果,一年內,尚不吃蔬食稻,哪能大肆吃喝享受山珍海味呢?因此,人子若思念父母辛勤養育之恩,可以持長齋三年。●節日、忌日,當虔修福事。或誦經施食,或裝塑聖像,或買物放生,要量力而行,切勿殺生祭祀。●父母雖亡,若遇誕期,也當修諸善事,用來增長父母的陰福。●修建墳墓,所請工人,多給工資,不可因他們而殺生。●祭掃遠祖之墓,只宜用紙帛,不可殺生獻禮。皇帝七廟,尚不常祭,百姓遠祖,因祭祀祈禱而殺物命,難道不是對祭祀的褻瀆嗎!又何況墓祭之風,古禮所無,今要隨俗,何必殺生?孝子愛親注重於美德,要好好想想啊!
  註:1小祥,父母死後一週年的祭禮。《儀禮》「士虞禮」:「期而小祥。」註:「小祥,祭名。祥,吉也。」父母死後二週年的祭禮,稱為大祥。
 
營造部
 
  大則城池和宮殿,小而茅舍和竹籬。搬磚運瓦並挑泥,禍及昆蟲和螻蟻。切莫殺生請工匠,莫將動物穴拋離。愚人聞此轉生疑,智者靜思培心地。
 
  ●修理宮室樓台,以及民間一切土木興作,要選擇冬天百蟲消滅之時。●橋樑寺院,若與三寶無關,非有益於民生,不宜興造修葺。●凡有興作,照例祭祀土神,宜用蔬菜水果。●疏通河渠,例應抽乾積水,要在河水未乾之前,預先發佈禁約,不許鄰近捕魚。●河泥之內,多藏螄蚌蜆蛤,泥一出水,都會枯死。故修築河岸,宜別處取土。如勢所不能,隨見隨放。●修築墳墓,要在墳前埋一大方石,作為焚化紙帛之地。因日後遍地都有干茅,一點火,瞬息燎原。接近民房的墓葬,尢其要謹慎。●竹排木筏,入水已久,常常有很多螺螄粘伏,須拂拭後,然後起水。●毀柝牆垣,及斫砍古樹,見有蛇蠍蜈蚣等物,要告訴雇工放走。●拆卸舊屋,棟樑椽(chuan船)柱,有枯朽的,多生蛀蟲於內,不宜馬上作柴用。竹籬枯者也是這樣。●水化石灰,必須選擇無蟲之地。要用長流之水,不可用停蓄之水,因停蓄之水多蟲。●發泥砌壁,若泥內蟲多,不可用。找到堅潔的土地,挖下二尺,則無蟲了。若近井灶泥溝,尤其不可用。●庭中四面,要多設陰溝,才不積水,水不積,則蟲不生。●磚瓦木石,偶近低濕之處,則微細昆蟲叢生,要想辦法加以保護。●作灶之時,灶底用七分礦灰,三分沙泥,攪拌平鋪於地,則灶上永遠無蟻。●舊灶之內,必產灶蟻,修理時,將舊灶先拆後,停一夜,等蟲逃走,然後才可興工。●簷下盛水竹絡,中間曲處,常多積水,夏時經宿即生蟲,宜用直竹,低昂釘之。●近水之地,不宜設廁,恐河內細蟲,斃於糞穢。●招待工匠,腥酒雖不可減,但魚肉等類,宜多買醃者備用。
 
器用部
 
  人間器皿仔細用,炎天盡伏微細蟲。北風一起轉成空,不待嚴寒和冰凍。只要含靈1命尚在,貪生畏死情相同。莫言救護了無功,大小一般都知痛。
  註:1含有靈性的動物。
 
  ●庭中罈罈罐罐,若無所用,宜倒覆於地,不使之積水生蟲。●灶間多螞蟻,由於葷腥氣味所引起,要讓廚師想方設法保持廚房清潔,杜絕殺機。●杯盤鍋碗,曾經貯藏過油膩葷腥的,不宜放在低處。●釀酒之時,酒工一概用沸水泡壇。其中若先積蟲水,要傾到河裡,有小蜘蛛就要撈出。●蚊性嗜酒,往往溺死,故暑月酒壺酒罈,必須密蓋。●熱爐沸罐,不可放在有蟲的地方,放進茂密的草叢之中。●開水泡茶,必須用銅盆木桶等物托底,然後將開水灌進水壺。●夏間冷炭之上,都有細蟲,要預先曬一曬,才可入火。●壇中汲水之碗,宜用潔白的。●雨水剛入壇,放進熾炭,不生水蛭。若已經出蟲,宜用細密綢絹,蒙在小籃外,輕輕先置水中,汲籃中的水,蟲子不至誤入茶罐。●壇水若臭,不堪煮茶,河溪又遠,不便運輸,宜用絹籃,汲去籃中之水,則蟲漸少,不難攜帶入河,否則竟置一廢壇,壇中任其化蚊。●廢壇所積水蛭,宜用瓦蓋上,並勿置簷水下,恐有暴雨衝出。●錫罐磁瓶,若先貯小菜食物,氣味未絕,暑天必有細蟲,不可即灌進沸水。●案頭花樽水盂,夏間若過兩天,水中即生細蟲,不可傾倒在地。●燈盞之中,夏間多有飛蟲撲入,宜做一個小木架,紅漆漆滿四圍,用極輕的紗,蒙罩在燈外。否則,燈盞上用一薄銅蓋。●製造竹木器皿,必須先用川椒硫黃汁煮之,不蛀。●新筆用青布裹之,不蛀。●貂狐裘帽,掛在有風的地方,不接觸楊花,不接近米麥,不蛀。●氈衣用生芋擦之,不蛀。●竹器木器,若浸河中洗滌,宜先拂去上面的細蟲,然後入水,浸時又不可過夜。●溺器洗滌後,不得貯滿河水。
 
 
 
 
種植部
 
  灼灼名花遍地,紛紛艷卉盈庭。想來儘是殺生因,時值三秋尤甚。一遇紅英爛熳,就思置酒招賓。貪夫對此且欣欣,物類在此喪命。
 
  ●灌溉田禾,用河泥者居其半,傷生最多,宜用他物代替。●近海之地,蟛蜞1最多,人常常就地殺死,用以肥稻。如果有力量能禁止,就要禁止。●種植竹子,常用河泥肥地。不知河泥之力,比不上濕灰。因為灰能松土,而泥多生蛀。●竹筍剛剛長出,發掘時要小心。因為春天的土地到處有蟲。遷移花卉,也要小心。●桃梅榆柳,多生毛蟲。若清明日夜半時,用稻草縛住,毛蟲就會減少。●桂樹上束芝麻梗,不蛀。●修剪樹上繁枝,宜在春冬,不宜夏秋。因為夏秋花木葉上,背後都伏有細蟲,葉生,則蟲也生,葉死,則蟲也死。●樹有鳥來作巢,如果枝低難以防護,不要使之成功,已成,要注意保護。●缸中所種植的蓮花,泥內最多細蟲,不要讓水枯竭,不要將泥隨地拋棄。●薔薇花開後,葉子多生青蟲,不要種植。●菊花枝上,多生齷蟲,一接觸,就死,其狀如血,宜杜絕此玩。若蔬果上有,采時留之。●溝中淤泥,若將灌溉花卉,及堆擁萹荳瓜菽之根,秋間多生齷蟲。●灌溉花木,不宜用有蟲之水。●園圃若近池沼,從池內取水灌溉,須先用水杓攪動一番。 ●栽花之家,常用浸過雞毛腐豆的水灌溉。不知其中蟲臘很多,一近花根,就能引誘群蟻,不只是傷生,又使花枝生長不茂盛。宜用小籃一隻,將紗絹蒙於外,汲水時埋於水中,則水自然向內灌注,而一蟲不入,用過當即時掛起。●所積雨水,最多水蛭。若要灌溉花木,也宜用絹籃法,烹茶同此。●名花艷卉,盛開賞玩之時,與其植之外庭,無寧植之內室。
  註:1蟛蜞(pen?qi彭其),螃蟹的一種,頭胸甲略呈方形,螯足無毛,紅色。穴居海邊或江河口泥岸。
 
衛生部
 
  谷氣足以資神,肉味不宜多食。萬病原來從口入,此理貪夫不識。只顧舌根三寸,不念身軀七尺。真是堪憐不堪惜,累及妻兒哭泣。
 
  ●要想保健,不宜食牛肉,因為牛肉容易引發舊病,病後食之則臥床不起。又不宜與韭薤1、白酒、栗子同食,因物性相反。●犬肉能中毒發疽,懷胎者食之生子無聲。又不宜與羊腸、大小蒜同食。●孕婦食羊肝,子多有難。不可與豬及椒同食。又羊肚不可與酸梅、小豆同食,羊肉不可與魚肉、乳酪同食。●瘧疾後食豬肉,能發舊病,同牛肉、芫荽2食之,使人腸胃消爛,同蕎麥面味食之,使人鬚眉盡脫。●嗜獐鹿的人,多消瘦,膽小易受驚。又鹿脂不可與梅李同食,鹿肉不可與鮠魚及蝦同食。●兔肉能弱陽,孕婦食之,生子缺唇,同雞食之,得洩痢,同姜食之,得霍亂,同芥菜食之,發舊病。●鵝肉及卵,能成痼疾,又家鴨與鱉,野鴨與胡桃、雲耳、豆豉都不可同食。●雞發風疾,不宜與葫芥柰同食。●野雞能生瘡發痔,有血疾痼疾者,尤其要謹慎。又不可與鯽魚、(nian,年)魚、麻菰3、胡桃同食。●雞肉同糯米,孕婦食之,子生寸白蟲,雞蛋同干鯉食,子多患瘡,田雞同鮮肉食,子多瘖啞。又嬰兒多食鴨蛋,脛骨漸軟,多食蝦,腳屈難行。●孕婦食雀腦者,生子雀目,和酒食之,子患多淫,和豆醬食之,子多雀班。又不可與李子同食。●鱉性多毒,間或有赤蛇所化,孕婦食之,生子項短頭縮,又不可與雞肉雞蛋莧菜同食。●孕婦食蟹,子多橫生,嗜吃鰻魚、鰍鱔,子多難產,鴨卵與桑椹同食,子多倒生。●河豚系大毒之物,宜永戒不食。●多食鰣魚者,易染瘟疫,多食鱭魚者,發痰火瘡疥,多食蝦者,發瘡動風,多食鱔魚黃頰魚,發病動氣。這些水族味都無益於人。●鯉魚不可與犬同食,鯉魚子不可與豬肝同食,青魚不可與葵菜、大蒜同食,石首魚不可與蕎麥面同食,鱸魚不可與乳酪同食,鯽魚不可與豬肝雞雉芥沙糖同食,性相反。
  註:1薤(xie謝),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細長,開紫色小花。鱗莖和嫩葉可以吃。也叫?(jiao叫)頭。
  2芫荽(yan su?延雖),俗叫香菜,又叫胡荽,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果實球形,有香氣,可以製藥和香料。莖葉可以吃。
  3菰(??谷),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淺水裡,開淡紫紅色小花。嫩莖經黑穗病菌寄生後膨大,叫茭白,果實叫菰米,都可以吃。另同「菇」。
 
方便部
 
  天上人間勝事,勤修方便為先。今年錯過待明年,可惜光陰荏苒。日裡雲為動靜,宜思裕後光前。護生之術本無邊,惟在隨機自勉。
 
  ●長途所乘驢馬,鄉村所用耕牛,不要使它過於勞累,關心它的寒暖飢渴。●魚蝦跳出水面,常常引起愚夫撒網的想法。好生者見之,宜偷偷驅趕入水,好像使自己的眷屬脫難一樣,不要使人知道。有人捕鳥,也是這樣。●秋閒田畝已經乾涸,其中深潭,還有餘水,聚集了無數小魚蝦。見此涸轍之魚,或出資喚人,或隨力自救,都可積德。若出門預先拿一小杓更好。●河岸有撈起螺螄,宜投之中流。●暑天雨後,庭中若有積水,宜即時掃去。●夏月泥溝內,細蟲匯聚,一經烈日,真有屈伸無路之慘,宜用物遮攔陽光。●夏間若曬有蟲之物,宜在太陽初出時,即放置庭中,等待日光漸漸火熱,蟲子才可逃竄。若拋棄腐敗之物,當投陽光不到之所。 ●暑月夜飲,燭火之上,多有撲死飛蛾,宜於午後開筵,傍晚撤席。●宴會之後,地上所棄殘羹剩骨,常常能引誘群蟻,故案桌下,要先放置一廢爐受之。否則,或在賓客將退時,趕快掃開,切勿過夜。●夏間食物果品,有甘味的子與殼,勿棄於地。●暑天醃製魚肉,鹽不可減少。若風蹄臘品,須用火酒制之。●拾化字紙,宜清理脫去其中的細蟲。●行路見聚蟻在路中,宜指示別人知道。若用食物濟其餓,必須選擇合適的地方。●庭中所結蜘網,宜經常撈去。●真正好生的人,見他人帳內有飽血蚊虻,往往偷偷趕走。●近體衣服,要經常入水洗滌,免生虱之患。又有一法,用白果肉搗爛,生入面漿內,漿到衣裡。又有一法,收煙葉放置席下。●暑天不要在干地大便。●好生的人,自己雖然不傷物命,但自己死後,不能保證子孫會繼承遺志。故年高向善的人,宜預立遺囑一通,警戒後輩斷殺行慈,永絕葷祭。
 
言語部
 
  禽獸臨刑片刻,哀號最是可憐。利刀開水在眼前,不允一語分辯。想是宿生在世,口中不發好言。我今目擊此奇冤,啟齒須存方便。
 
  ●好生的人,為主人做菜,不要說某味吃了有益,某味吃了無益,使主人注重於口腹。●戒殺之人,不應說某處河渠宜疏通,某處淫祠宜修建,某處神明宜祭祀,某處官府宜結交,某處田園宜改造,廣開種種殺業。●明理之士,不要說某人好生,應長壽而反夭亡,某人好殺,應夭亡而反長壽,某人茹葷,而色力康強,某人茹蔬,而形容憔悴。●父母眷屬疾病,宜請名醫治療,兼勸以專心念佛,不要問卜求神。●遇病患之人,宜用正理勸諭,不要說某家因禱而生,某家不禱而死。●治療各種雜症之方,有害於生靈的,不要流傳於人。栽花種樹之法,也是這樣。●傷生為業之人,即使家道很富裕,也當勸他改業,不應稱讚他營生有法。●見人放生,宜讚歎以成其美,切勿發阻撓之言,使他退心。●親友前,不要說我愛吃某物。●烹飪之節,廚師不應說某物當如何調劑,某物當如何調劑。●見聞富家酒席豐盛,不要出欣羨之語。●路途中看見水陸異類,只當發救濟的心,不要估量它的輕重好醜,價值貴賤。●好生的人,不應向人說,某處河中有魚,某處林中有鳥,某處市中有某物。●高樓廢廟之上,見有雀巢生卵,宜方便庇護,不要向兒童說。草木上有蟬、蝶、蜻蜓等物,也是這樣。●遇蜈蚣、蜥蜴、蜂、蠆(chai)、蚖蛇等物,不當向人說在某處。遇厭惡蟻者,不要說聚蟻之所。●毒魚毒鼠之藥,其法千萬不可告人,見之即須滅跡,謗佛之書,更是這樣。●好生之士,不應勸人畜養雞、鴨、羊、豬、鷹、貓、獵犬等傷生之物。
  註:蠆(chai),古書上說的蠍子一類的毒蟲。
 
勸戒部
 
  蘧1恥獨為君子,舜思善與人同。發心度世貴含宏,在在期於感動。若藉一身一口,徒然舌敝耳聾。迭相化導易為功,可與言時休縱。
  註:1蘧(qu 渠),蘧瑗春秋衛人,字伯玉。衛大夫蘧莊子(無咎)子,謚成子。孔子在衛,常主其家。相傳蘧伯玉經常檢查自己過失,經常改正,力求上進。所謂「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之非。」。衛大夫史鰍知其賢,屢薦於靈公,皆不用。他臨死前囑咐兒子,不要治喪正堂,殯我於室,以此勸告衛靈公進用蘧伯玉,斥退彌子瑕,古人稱為尸諫。
  《論語》子曰︰「直哉史鰍!邦有道,如矢;邦有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孔子說:「史鰍真正直呀!國家政治清平,他像箭一般直,國家腐敗黑暗,也像箭一般直。蘧伯玉真是位君子呀!國家政治清平,就出來做官;國家腐敗黑暗,就把本領收倦懷藏起來。」
  《論語》:蘧伯玉使人於孔子。孔子與之坐,而問焉。曰︰「夫子何為?」對曰︰「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衛國大夫蘧伯玉派一位使者去訪問孔子,孔子給他一個席位,問道:「他老人家幹些什麼?」使者答道:「他老人家想要減少失誤,卻還役能做到。」使者退了出去。孔子說:「 好一位使者!好一位使者!」)
 
  ●好生者,處於近君之位,要用仁慈之理,啟發君心,勸君發展經濟,停息戰爭,薄賦輕徭,下詔通告天下各府州縣,都建立放生之所,刻石題銘,永垂不朽。● 親友赴任,要勸他方不要殺生宴請。若當地有長河大澤,可做放生池,就要勸民刻石以垂永遠。●血食神廟,禱祀者所集中之地,要宣講生死有命之理,鬼神墮落之原,殺業終償之故,或者引用佛言,或者講述因果,刻一碑文在此。●城門廟寺,及大庭廣眾之處,都應當宣傳戒殺因果的道理。●親友生日,要乘機勸他放生,且使永為定例。●求子求名之士,所求既然迫切,就更要用戒殺之理勸他。●遠出外地,到親友家,不妨先講戒殺文一遍。●人遇困境,會有懺悔之心。故有病之人,要盡力勸他戒殺。●到星卜之家,要勸他不要判人禱祀。●遇造傷害物命之器為業的人,要勸他改業。
 
神咒部
 
  密咒流傳中國,堪稱乳酪醍醐1。阿伽2妙藥療痼疾,煩惱林中甘露。加持一言半偈,猶能拔濟三途。資財不費救生多,慎勿忘於跬步3。
  註:1經過多次製煉的乳酪,味中第一,也可作藥用醫眾病,在《涅槃經》中,把它比喻佛性,是五味之一。
  2藥名,華譯普去、無價、無病、不死藥。
  3跬(kui),半步。
 
  ●早起未舉步時,先念誦行步不傷蟲蟻咒七遍,然後投足於地,則無誤傷之患。咒說:「從朝寅旦直至暮,一切眾生自回護。若於足下誤傷時,願汝即時生淨土。唵地利日(音支)利娑婆訶。」●好生的人,念寶勝如來名號,書寫護生陀羅尼,沉於河井,諸蟲都生善趣。咒說:「唵縛悉波羅摩尼莎訶」●播種五穀,必須用一升谷子加持神咒二十一遍,混入種子中播種,自然不被蟲食,無螽蝗1之患。咒說:「多擲他(tuo,拖),娑羅跋題,那蛇婆題。」●好生的人,想要持齋,勢所不能,食肉時宜先默持神咒三遍。咒說:「多絰(zhi,至)他,阿捺摩阿捺摩,阿視婆多阿視婆多,那捨那捨,陀呵陀呵,婆弗婆弗,柯標多弭,莎呵。」●見人網魚捕鳥,屠割異類,當發大慈心,默念佛菩薩名號,或持大悲、往生、准提神咒2,最有利益。
  註:1螽(zh?n?中),螽斯,一種害蟲,身體綠色或褐色,善跳躍,吃農作物,雄的前翅有發聲器,顫動翅膀能發聲。
  2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大悲咒):
  南無(那摩).喝囉怛那(合辣達奴).哆囉夜耶。南無.阿(窩)唎耶。婆盧羯(吉)帝.爍缽囉耶。菩提薩埵(朵)婆耶。摩訶薩埵婆耶。摩訶迦盧尼迦耶。唵(安)。薩皤(波)囉罰曳。數怛(達)那怛(達)寫(夏)。南無悉吉栗(利)埵伊蒙阿唎(利)耶。婆盧吉帝.室佛囉楞馱婆。南無.那(奴)囉謹墀(池)。醯(西)唎摩訶皤哆(多)沙咩(米)。薩婆阿他(拖).豆輸(書)朋。阿逝(四)孕。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哆.那摩婆伽。摩罰特豆。怛姪(之)他。唵.阿婆盧醯。盧迦帝。迦羅(羅)帝。夷醯唎。摩訶菩提薩埵。薩婆薩婆。摩囉摩囉。摩醯摩醯.唎馱孕。俱盧俱盧.羯蒙。度盧度盧.罰闍(蛇)耶帝。摩訶罰闍耶帝。陀囉陀囉。地(賽)唎尼。室佛囉耶。遮囉遮囉。麼麼.罰摩囉。穆帝隸。伊醯伊醯。室那室那。阿囉參(生).佛囉舍利。罰沙罰參(生)。佛囉捨耶。呼盧呼盧摩囉。呼盧呼囉醯利。娑囉娑囉。悉唎悉唎。蘇嚧蘇嚧。菩提夜.菩提夜。菩馱夜.菩馱夜。彌帝唎夜。那囉謹墀。地利瑟尼那。婆夜摩那。娑婆訶。悉陀夜。娑婆訶。摩訶悉陀夜。娑婆訶。悉陀喻藝。室皤囉夜。娑婆訶。那囉謹墀。娑婆訶。摩囉那囉。娑婆訶。悉囉僧.阿穆佉(茄)耶。娑婆訶。娑婆摩訶.阿悉陀夜。娑婆訶。者吉囉.阿悉陀夜。娑婆訶。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訶。那囉謹墀.皤伽囉耶。娑婆訶。摩婆利.勝羯囉夜。娑婆訶。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南無阿利耶。婆羅吉帝。爍皤囉夜。娑婆訶。唵.悉殿都。漫多囉。跋陀耶。娑婆訶。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往生咒):
  南無阿彌多婆夜。哆他伽跢夜。哆地夜他。阿彌唎都婆毗。阿彌唎哆。悉耽婆毗。阿彌唎哆。毗迦蘭帝。阿彌唎哆。毗迦蘭哆。伽彌膩。伽伽那。枳多迦隸。娑婆訶。
  準提神咒:
  稽首皈依蘇悉帝,頭面頂禮七俱胝;我今稱讚大準提,惟願慈悲垂加護。
  南無颯哆喃,三藐三菩陀,俱胝喃,怛姪他,唵,折戾主戾,準提娑婆訶。
 
強恕1部
 
  一指投於沸湯,遍體都如刀割。從來殺報難逃脫,萬劫紛紛酬答。片念殺機微動,勇猛回頭止遏。力行善事如飢渴,漸與仁慈符合。
  註:1恕,推己及人,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好生者,要斷殺業,先靜思異類眾生,當子母相聚之時,彼此依依不捨,與人類子母恩情難割的情狀,並無差別。如此一想,慈心就生起來了。●靜思異類眾生,飲食不繼,處處求食,困苦萬狀,與我們人類遇到饑荒,並無差別。如此一想,慈心就生起來了。●靜思異類眾生,當它們被捉拿時,或驚走,或哀嗚,甚至登屋跳牆,躲入隱秘之處,逃往山野之地,與我們人類忽遭王難,恐怖驚惶,並無差別。如此一想,慈心就生起來了。●靜思異類眾生,臨刑之際,或五臟已刳,但雙眼猶睜,或咽喉剛斷,而兩足猶伸,與我們人類遇病將死,現各種絕命之態,並無差別。如此一想,慈心就生起來了。●靜思異類眾生,當宰割之後,殺一羊,則眾羊落膽,捕一鳥,則群鳥驚飛,與我們人類遇到劫掠屠城,或見父母血肉淋漓,或見妻兒節節支解,並無差別。如此一想,慈心就生起來了。
 
懺悔部
 
  娑婆濁世可怕,凡夫顛倒昏迷。惡緣增多善緣微,愁殺眼光落地。今世執迷不悟,他生欲懺無期。怨仇報應不差分厘,曾見誰人逃避。
 
  ●好生者,遇上兵荒馬亂之時,看見屍骸遍野,應當想想這是屠殺眾生罪報所引起的,我等宿世今生必造此業,將來也會這樣,想到這裡,就要真心懺悔。●遇上饑饉之世,人類相食,應當想想這是暴殄天物,飢餓眾生所引起的,我等既犯此業,將來也會這樣,想到這裡,就要真心懺悔。●看見人遇火焚水溺,骨肉分離,當想想這是填穴覆巢,水漂湯撏2所引起的,我等將來或許也會這樣,想到這裡,就要真心懺悔。●看見年少婦女,忽遇難產,子母夭亡,應當想想這是破卵傷胎所引起的,我等宿業因緣或許也會這樣,想到這裡,就要真心懺悔。●看見病人萬苦纏身,遍體膿血,應當想想這是鞭撻眾生所引起的,我等業報忽來,他年也會這樣,想到這裡,就要真心懺悔。●看見重囚身陷牢獄,長年枷鎖在身,應當想想這是籠系眾生所引起的,我等若曾犯此,報應一到必定也是這樣,想到這裡,就要真心懺悔。●看見人遇虎啖蛇傷,懸樑服毒,應當想想這是用刀杖毒藥殘害眾生所引起的,我等他日難免也會這樣,想到這裡,就要真心懺悔。
  註:1暴殄(ti?n舔)天物,任意糟蹋東西。殄,盡,絕。
  2撏,原字「火尋」(qian潛),古代獻祭的一種,沉肉於湯使半熟。撏(xian賢),撕扯;拔掉毛髮。)
 
發心1部
 
  十方國土無邊,都我一心包涵。眾生未度我之罪,手握乾坤八面。要與人天大眾,多生多劫為伴。發心二字廣無邊,佛佛在中顯現。
  註:1發願求取無上菩提的心。
 
  ●發心菩薩,看見異類,處在母胎,受大苦惱,母被殺時,子也隨斃,要把他們當作自己宿生眷屬,發廣大誓願,願我早成佛道,使十方一切眾生,都蓮華化生,不受胞胎種種苦楚。●發心菩薩,看見異類戴角披毛,背負青天,應當發大誓願,願我早成佛道,使十方一切眾生,都具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1,威德巍巍,光照無邊國土。●發心菩薩,看見異類關閉牢籠,不能自由,應當發大誓願,願我早成佛道,使十方一切眾生,有大威力,飛行自在,遍游十方,而無所畏。●發心菩薩,看見異類,坐臥糞穢,甘之如飴,糟糠水草以外,別無所食,應當發大誓願,願我早成佛道,使十方一切眾生,都以禪悅為食,諸天妙食,隨意充滿,自然生於七寶樓閣之內,萬福莊嚴,不可詳說。●發心菩薩,看見異類,相食相誅,常懷恐怖,應當發大誓願,願我早成佛道,使十方一切眾生,各各和悅,各各愛敬,以至夢中不生嫌隙。●發心菩薩,看見異類,負重奔馳,償還宿債,應當發大誓願,願我早成佛道,使十方一切眾生,多生重罪,盡得消除,債主怨家,同於眷屬。●發心菩薩,看見異類,有聲無語,就死之際,只能哀嗚,不能控告,應當發大誓願,願我早成佛道,使十方一切眾生,都獲得智慧辯才,善於分別世出世間之道。●發心菩薩,看見異類,在鋒刃之下,此也啼喚哀哀,彼也血聲咯咯,應當發大誓願,願我早成佛道,使十方一切眾生,凡受刀兵之苦者,盡行度脫,得無量壽,耳中不聞生死之名。●發心菩薩,看見異類,子母拋離,雌雌分散,當發大誓願,願我早成佛道,使十方一切眾生,母子處處團圓,夫婦人人偕老,了悟恩愛,猶如桎梏。 ●發心菩薩,看見諸異類,鼎鍋煎熬,供人口腹,應當發大誓願,願我早成佛道,使十方一切眾生,四大2調適,無諸痛苦,永不樂世間血肉之味,究竟成佛。
  註:1佛的好相。
  2地大、水大、火大、風大。地以堅硬為性,水以潮濕為性,火以溫暖為性,風以流動為性。世間的一切有形物質,都是由四大所造,如人體的毛髮爪牙,皮骨筋肉等是堅硬性的地大;唾涕膿血,痰淚便利等是潮濕性的水大;溫度暖氣是溫暖性的火大;一呼一吸是流動性的風大。
 
萬善先資集卷四終

 
周惠田
 
  《萬善先資集》,是我的曾祖懷西公所著述。我幼時讀曾祖著書目錄,看見勸善集中,有《萬善先資》、《慾海回狂》兩種,但版面早已遺失,印本也已經不存在,到處尋找了三十多年。甲寅冬,找到《慾海回狂集》,如獲至寶。程南村先生,出資重印,廣為流傳。但因為還沒有找到《萬善先資》而憂慮。乙丑春,夏子墨、林鑒堂兄弟,將此書贈送給我,如親佛面。想到先人的善書,終於找到,那種欣慰的心情怎能形容啊!戒殺雖為釋迦牟尼之教,但與我儒不忍之心,同一淵源。此集勸戒昭然,辨惑謹嚴,無微不至。如能擴充開去,就與天地之大德同體了。如能人人接受勸化,大同聖世就會再現人間。做不到的話,只要讀者經常翻翻這本書,不斷反省,惻隱之心就自然會生起來了。這也是求仁的幫助。我更希望讀到這本書的人,返觀內省,懂得了物類貪生畏死,人情之好惡趨避,就更可知了。我既不忍傷一物,而與我同類的人,怎會忍心使他不得其所呢?利濟蒼生之願,不管怎樣發揮,都是聖賢心心相傳,沒有什麼不同。讀者諸君要善於體會。今年秋,各位同志道友看見此書,欣然集資,付梓印刷,三個月而書成。從此可看出諸君子好善之心,而先曾祖也會含笑於西方淨土了。
 
  嘉慶十三年戊辰,嘉平月既望,曾孫惠田,百拜謹跋。
 
 
 






  
             嗡嘛呢 唄咩吽        
頂部



本站資源,歡迎引用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彌陀山莊 - 專門弘揚彌陀淨土法門 - Archiver - WAP